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7日下午,浙江经视来联系我,问能否去他们那里做一个节目,是关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采访的。“寻摸”到我头上,大约还是因为6月18日,我应《浙商》杂志之邀,在缙云的峰会现场,曾做过一个2022浙商全国500强榜单的解读吧。晚上6点多,收到了这次问题的提纲,于是潦草成章,次日上午10时前就仓促上阵了。准备得显然不够充分,但应急响应,也只能如此了。当晚的浙江经视《茅莹今日秀》栏目,几乎是未加剪辑地作了全程播发。现将前一晚准备的文案发布如下,以为留存……”

9月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当日,《茅莹今日秀》特别邀请到了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研究员来解读这份榜单。

 

主持人:今年浙江的上榜企业有107家,新增11家,已经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

 

嘉宾: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亮眼、很积极、很提气的变化。商场如战场,企业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分出高下的。同样道理,区域间先后的差距也是如此。去年中国民企500强中,浙江96家,江苏92家,差距仅为4家,眼看着“追兵将近”;结果今年浙江一下子新增了11家,而江苏则“山河依旧”,这样差距一下子就扩大到了15家。这不但巩固了浙江连续24年霸榜首位的胜势,也是今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验证了浙江民营经济异乎寻常的“韧劲”。

主持人:今年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比上年提高了28.66亿元。都说疫情之下企业压力很大,为什么准入门槛反而提高了?

嘉宾:500强入围的门槛有所提高,这是好事。但疫情之下企业压力普遍明显地加大,也是明摆着的现实。压力的同时,企业的分化也在加剧。如果多年的持续创新终成正果,又如果企业的应对和市场的变动正好合拍,那这一部分企业较快的增长,也不是不可能的。由此带动整个前500强企业的入围门槛有所提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面上的绝大多数企业的压力不大。如果连入围门槛都保不住了,那整个经济的走势就不是什么增幅下降的问题,而恐怕就是陷入衰退或滞涨的困境了。

主持人:在今年榜单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挤进了前十,这是怎么回事?

嘉宾:那恐怕主要还是因为荣盛控股的年加工4000万吨原油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了。这个项目国务院批下来的名头是“民营绿色大型石化”。一是民营企业进入了原来由央企、国企“一统天下”的基础化工和大型石化领域,充分彰显了它体制机制的优势。短短五年,就拿下了人家十年也未必干得成的项目,创造了一流的建设和投产速度。二是说它是“绿色”,表现在项目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置,也达到了当下最高标准的环保要求。这还将为企业高效参与“双碳达标”背景下的行业竞争和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结合上述案例,您如何看待浙江的创新动能?

嘉宾:省第15次党代会报告中,11方面重要遵循,包括“十大任务”中具体的五大工作导向和“10个着力”,摆在第一位来展开的内容,讲的都是创新。创新确实已经成为浙江下一步发展的首位也是最大的战略。创新应当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概念。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文创新。宋朝浙东学派给我们留下来的“工商皆本、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就是很重要的人文创新。改开以来的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就是最根本的制度创新。没有这两个创新,科技和产业的创新也很难单兵突进,或者说是卓有成效或谓可持续的。

浙江目前的创新动能,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还是比较强劲的,也是比较领先的,但对此也不能估计过高。浙江下一步还是要发挥“八八战略”中体现的优势论,怎么样更好地把人文、制度和科技三个创新融为一体,良性互动,做到“既见物,还见人,更见制”,那样就可以最大力度、最持久热度地去强化我们的创新动能。

主持人:提到创新,就不得不提到数字经济。怎样更好地用数字科技来赋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此您怎么看?

嘉宾:是的,浙江未来发展的前景,最重要的将取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于数字经济,我觉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是高度重视的。早在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时,就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2014年省里把信息经济摆在“八大万亿产业”之首,接着2017年又把数字经济(两者实质上是“一回事”)作为“一号工程”;杭州市则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这些都是很有前瞻性的重大决策。

对此,我觉得在经济工作实践中,一定要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去发力。我在接触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曾打过“两个大饼”的比方。第一个是在整个国民经济GDP的大饼中,你的数字经济部分,占到整个大饼的百分之多少?2020年我们大约是45%,而到2025年的“十四五”期末,规划要求是达到6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那是很艰巨的任务。第二个是把这一块数字经济当作一张小饼,当中又可以做一个“三七开”,30%是所谓的“数字产业化”,具体包括数字技术研发、电脑手机之类的装备产品制造、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以及传媒等数字内容的生产。剩下70%的大头是所谓的“产业数字化”,这就包括一切传统实体产业经过数字化改造或转型后、转化成为了数字经济新的组成部分。譬如说您刚才提及的数字科技怎么来赋能和增值传统的制造业。

究其实,还是生产那些有形的、实体的工业制成品,但只要它的生产运营过程纳入了数字化的牵引和管控,它就变身为新的智能制造了,也就成为了“新实体经济”,直接纳入了数字经济的版图。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在于主动地去拥抱和迎合无可阻挡的数字化大潮。我们要永远同趋势站到一起,像堂吉诃德那样,和风车大战是最可悲催的,也是没有前(钱)途的。

主持人:也要看到,民营企业500强项目投资不足,譬如新增投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企业数量,较上年分别下降40.52%、33.85%、37.50%。对此您如何看待?

嘉宾民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下降,后续投资不足,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大问题。它不但影响当下的经济增长,更关乎未来的发展后劲。这件事表面看是投资不足,根子是预期不良,市场主体有点想“躺平”了。“预期”这个东西,我称之为“客观背后的主观”。经济生活中的预期转弱,是一种客观现象,但预期就市场主体本身来说,是一种对未来经社发展走势和前景的主观研判和评价。现在的预期不良,我认为主要的或许还不在于经济或市场本身,大量的却是非经济的因素,譬如疫情管控的合理把握、舆论环境的正确导向、产权的明晰和法治的健全、防止“有形之手”的不当干预或力戒较为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刀切、运动式,等等。是什么问题就要直面、正视和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要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主持人:面对接下去的新征程,您认为浙商以及浙江民企,如何才能继续领跑全国,巩固浙江的“模范生”的地位?

嘉宾:越是难,越是要挺住,华为的任总也在说要“活下去”。一要增强信心,二要淬炼韧性。最根本的、也是最靠谱的,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三位一体”的全面创新:人文创新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要改革开放,科技创新要自立自强。

▲主持人结语:浙商是浙江的最宝贵资源、最宝贵财富,是浙江的一大金名片。相信我们的浙商、浙江民企,一定能创新制胜、开创未来!

——2022年9月7日成稿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