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家风文化的说文解字,共同富裕的正本清源,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和互促共进……根据论坛主题分享的实录修订,分上下两篇发布。”

本文系作者于2022年11月3日下午在嘉兴南湖学院《守好红色根脉 传承优良家风》论坛的发言

 

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并荣幸出任“乡贤与家风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之前因为和朱永红老师的一见如故和一面之缘,今日斗胆到这个论坛来讲上几句,题目也是朱老师建议的。虽然好大好重,但恭敬不如从命,也就力不胜任地应承下来了。

首先,文化就是一个大概念,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人说,这个人有没有文化,意指先前他是否曾读过一些书,有点书卷气,与人打交道时还有些涵养、讲个道理。我们的同龄人,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梁晓声曾经讲过什么是文化的“四句话”:“根植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再有人研究下来,似乎整个精神文明都包括在内了,譬如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又譬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把那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传媒、咨询,等等,都包括进去了。再后来进一步地泛化,那也就没啥边界了:不但是精神文明,连上物质文明,都一网打尽,全成了所谓的“大文化”。谓予不信,可以去翻看《辞海》上的注释:“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好家伙,“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整个人类社会、五洲四海全覆盖;整个人类历史,三皇五帝到如今,统统都装进这个“大筐子”里了。

其次,家庭也非同小可,它可是人类社会的细胞形态。恩格斯讲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就是从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讲起的。而私有制的基础和源头,却是婚姻和家庭。有了对偶制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人们才有了追逐和占有私有财产的动机和动力。恩格斯这本历史唯物主义巨著的书名,就叫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改革开放之初,为了纠正生产关系变革大大快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左”的错误,我们农村实行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既是生活的基本互助单位,也是生产的基本核算单位。人和人的联系的总和构成为社会,但所有的人都会归于一个家庭,起码是一个家族。家庭是社会的根基,家庭殷实和谐,社会才会繁荣稳定。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家庭关系的衰退和病态,势将影响到社会的失衡和动荡。

再次,作风也是个大事儿。作风这个东西,有点玄妙。表面上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您又感到它如影随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风可以总结为几句话,就像伟人说过的中共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关键倒不在于怎么说,而是在于怎么做;在“行胜于言”的“做”的过程中,展现了你“说”的精髓,这才是作风的本意。作风的这个“风”似乎是虚的,但却是“作”出来的风,那就再“实”也不过了。

这么一来,所谓的“家风文化”,其实就是家庭作风的培养形成和接续传承,最终怎么能起到一个“以文化人”的文化作用,继而达致古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礼记·大学》里对这其中的因果关系,讲得更明白、更透彻:“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家风文化就唠叨这些,既然题目中也扯到了共同富裕,对此我还得再多说几句。究其实,共同富裕不是今天才想起来的。追溯起来,人类社会自古就有“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共富追求。譬如先秦时期的《礼运·大同篇》中,就记载了孔夫子所描摹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美好愿景。我国二千多年来遍地烽烟、绵延不绝的农民起义,揭竿而起的大旗之上均书写着三个煌煌大字:“均贫富”。

近代十九世纪初的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等人,继承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思想,成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甚至花重金买下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的1214公顷土地,想开展和谐移民区的社会“实验”。但由于未曾触及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更迭和制度变革,恩格斯写了一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其中虽然肯定了他们为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但还是要求摒弃其学说中的“空想主义”成分。

(下接下篇)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