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代化伟业仰赖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凭创新引擎驱动;创新要靠科技、制度和人文三位一体的全面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首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的数智化创新;整体经济的数智化程度和水平,将成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天然尺度;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达成!

本文系作者于2022年12月1日在“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社科学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围绕着论坛的主题,我想就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数智化问题,和在座的各位做一个观点的分享和交流。

我们正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的报告中明确了两大任务。一是所谓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所谓的“首要任务”,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还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曾有一篇撰文:《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对此我是这样写的:“如果说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来,我们集中精力完成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自“十四五”规划期2021年起始的未来三十年,我们集中精力将要完成的又一项中心任务,那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相适应的,或许只能是经济起飞时期还比较粗放的高速度增长;而与全面现代化中心奋斗目标相配套的,则必须是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当时,对何谓高质量发展,文中并没有给予正面的解读。还是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建党百年的《决议》时,倒是有这么一句表述:“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换句话一言以蔽之,“高质量发展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以后刘鹤副总理撰文,提出了六条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第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第二,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第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第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第五,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第六,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个人认为,其中第四条尤为重要:“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

讲到创新,很多人会直接拿它去等同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当然非常重要,但创新一定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概念。如若人们问起有哪些创新?您可以一口气说它个十几、二十个来。但若经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无非以下三大创新:和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可以归为科技创新。和生产关系变革相联系的,可以归为制度创新。但是,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人和人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即为生产关系。人作为生产和创富的主体,又是有思想、有价值观偏好和追求的,因此科技和制度的创新,都离不开所谓的人文创新。这三大创新的互相兼容、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即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创新。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动力引擎的革命性变革。在我来看,高质量发展包括当年倡导的科学发展,都是一种理想境界和奋斗目标。譬如共产主义,绝非一蹴而就,一锹挖出一口井来;更不能错误地认为“提出即实现”,挂在嘴上就算完事大吉。事实上,高质量发展天上掉不下来、地里也长不出来,只能从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型而来,也即只有经历转型发展。但转型发展要能转得起来,转得到位,则必须依靠创新发展,即全面创新驱动的发展。一国一地只有完成从过度依赖廉价自然性物质资源,向主要依靠高端创新型要素转化的动力变革,全部经济才能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才能有望达成高质量发展,也才有可能避免滑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现代化。

那么,讲到创新的本源,我们在这里需要再重温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论断:“社会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上,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上开始的。”这也就是说,终究还是靠科技创新来带动人文和制度的创新。

当下席卷全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是围绕着数字科技、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俗称“四脚落地”)等领域展开的。但其中要论渗透性最强、带动作用最大、影响最为全面而深远的,首推也是当属数字信息科技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广泛而深刻的赋能及增值应用,也即我在演讲标题中提及的人类社会的数智化变革

怎么理解数智化变革或谓数智化创新?我在2014年的一篇短文中,对信息化、数字化曾有个“四化归一说”。即一是“实体虚拟化”,指人类社会所有的生产或生活的实体性活动,在改变原有世界物理形态的同时,势必会在虚拟形态上相应产生大量活动的信息。对此是否有清醒的认知和“自觉”,将决定了人们对数智化创新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二是“信息数网化”,指信息的记录、储存,传输、表达、检索、分析和利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在这里,“数”就是数字科技,“网”就是万物互联。三是“科技泛在化”,指数字信息科技作为一种“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般的普适通用技术,其基于实际应用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四是“应用智能化”,指数字信息科技重在应用以后,对传统实体活动(实体经济)所带来的智能化、智慧化的转型发展和变革创新(新实体经济)。

请大家注意,“数字化发展”的重大命题,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审议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中提出、并单列成条加以系统阐述的。在此我将有关文字照录如下:“15.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我为了强调应用的目的性和重大意义,经常刻意以“数智化”去替代“数字化”一词;但这并不是说“数智化”一词就没有出处。无非是我将上文中的“数字化智能化”六个字,按古汉语单字表意的传统,足足简化掉一半,变成了“数智化”三个字而已。

党中央的《建议》之后,国务院提交两会审议通过的《纲要》中,“数字化发展”则已单独成篇为“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其中包括“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第十五章,“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的第十六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第十七章,“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第十八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的是重申,有的是新提,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数字化发展的新论述,譬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物联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等、等等。

那么再回到我分享的话题上来,何谓“经济数智化”?我在这里发扬一下我们汉语单字表意的独特优势,把“手段和目的”加以高度集成、精准表达。其中的“数”即数字信息科技的手段,其中的“智”即智能化、智慧化应用的目的。因此,所谓的“经济数智化”,就是在经济运行中普遍应用数字信息科技以达成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通常情况下,它以数智经济的两个结构性指标加以表达。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以“大小两张饼”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经济数智化的结构比例问题。首先是看戴得上数字经济这顶“红帽子”的部分,占到国民经济总量(GDP)这张“大饼”的比例是多少?以此分析在整体经济中经济数智化的程度和水平。譬如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统计显示:2020年,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到GDP的比重为43.7%。再譬如同一数据源,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全世界的第二位;占到同年我国14.7万亿美元GDP总量的37%。而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为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28%,占到区域GDP总量的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不过基本持平而已。从浙江来说,我们“十四五”规划定下的这一指标是到60%,可谓“任重而道远”。

如果下一个层次,将目前占到GDP总量35%-45%的数字经济切下,权当一块100%的“小饼”,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结构占比。一部分是“数字产业化”部分,我称之为“本体性数字经济”。尽管它包括了信息科技(如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信息装备产品(电脑手机之类)制造、+信息基础设施(有线+无线网络)投建运维、信息内容的生产共四小块,但它们还只是数字经济的“小头”,大约占到“小饼”的20-30%左右。

那还有一块是“产业数字化”部分,我称之为“应用型数字经济”。它囊括了数字信息科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赋能和增值应用”。譬如实体商品购销,被电子商务和新零售等取代;传统加工制造,摇身一变成为智能制造。简单的送人送货,成了所谓的“现代物流”。再加上什么远程教育、网络医院、科技金融、智慧城市,等等。只要一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科技的加持和赋能,那原来传统的一套,就立马“高大上”起来,构成为“新实体经济”。目前这一部分,大约占到数字经济“小饼”的70-80%。譬如刚才全球的数据,其中产业数字化内容占到数字经济总量的比例为84.4%,还是相当高的。那2020年长三角区域的这一占比为74%,低于全球的相应占比约十个百分点左右。

这一比例究竟以多少为妥?还不好说。总之,本体性数字经济部分偏低,表示数字科技自身发展和产业化的不足,需要加大投入以强化其对整体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但应用型数字经济部分比重偏低,则意味着既有数字信息科技对整体经济的渗透和融合不足,需要大力推广应用和转化。

当然,国家统计局才刚于去年6月份研究发布了数字经济的有关统计规范,至今还没有做出专门的统计结果发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必定会有一个在实践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院校和专家深化这方面的学术研究。

最后再讲几句小结的话:第一句,现代化伟业仰赖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凭创新引擎驱动。第二句,创新要靠科技、制度和人文三位一体的全面创新。第三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首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的数智化创新。第四句,整体经济的数智化程度和水平,将成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天然尺度。第五句也是最后一句,回到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上来: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达成!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