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地区间的“缩差共富”,还是要按各地基于资源禀赋和优势的特色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中央公共财政做到“再分配到位”,也即“特色经济+公共财政”、二者“各展所长、各得其所”的路子去努力,而所有的相关政策激励和政绩考核指挥棒,也都要在二者的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上去出实招、显实效。

 

 

此为作者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23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要点,成稿于2022年12月24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民共富,提出了新要求。浙江作为全国唯一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将“推进山区26县整体跨越发展”,作为推进共富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从而在省域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市县域的协调发展和“缩差(缩小地区差距)共富”的进程。 

众多的政策举措和实际操作,在此毋庸赘述。其中的基本大思路就是“生态经济+公共服务”。也即一方面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提出的发展“生态经济(两段“语录”在此省略)”的方略,把山区县生态环境优越、生态资产丰厚的最大潜在优势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工业”等生态富民业态,将“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地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完善“产业造血”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基于水源水质、生态公益林、林相改造补贴、GEP核算奖励等的生态补偿措施;基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简称“消薄”)、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山海协作工程(省内地区间的“先富带后富”工程)等的转移支付措施;基于提高养老金标准、升级“医共体”“教共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的社会保障措施,对山区26县尽到省级政府和财政应该尽到的职责,完善“财政输血”机制。我以为,将发展生态经济和完善公共服务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把“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地区“缩差共富”的“大道至简”。

在我看来,省内山区26县的产业经济发展得再好,也不能有意无意地把他们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速,去和平原及沿海地区进行攀比。这既不现实,也不合理,更是对缩小地区差距的一种误读!其实只要是各地的资源转化潜力,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同时,都尽量挖掘和发挥出来了,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这就是高质量的发展,再不应当苛求于这些地区还要多做什么!但他们在事实上为全省维护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增值生态资本所作出的贡献,必须得到及时、足额的补偿;而山区县老百姓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更应当通过省级财政的再分配去加以缩小。

以小见大、滴水映辉。一省如此,一国难道不也是一个道理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地区间的“缩差共富”,还是要按各地基于资源禀赋和优势的特色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中央公共财政做到“再分配到位”,也即“特色经济+公共财政”、二者“各展所长、各得其所”的路子去努力,而所有的相关政策激励和政绩考核指挥棒,也都要在二者的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上去出实招、显实效。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