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何以“办糟”?

【摘要】一些人拘泥于打车软件之争,我倒更愿意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上了出租车,听的哥讲起叫车补贴的“好事”;还说马年“两马掐架”,锱铢必较、寸土不让,都准备烧它个十亿八亿的,最后谁耗得起谁来一统江湖。或许因为有了额外的补贴,埋头抢单的事儿来了,议价拒载的事儿也来了;不会用智能手机和打的软件的年长者,成了“被遗弃的人”,司机们也一个个都掉进了...
【摘要】约租车的改革是如此,亿万农民市民化的改革是如此,几乎涉及全体家庭和人口的教育、卫生改革也是如此——问题导向+老百姓的获得感——应当成为引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指路明灯!
微信上不期然读到了周其仁先生在“约租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论坛”上的发言,饶有兴味地读了两遍,不得不拿来一评: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周先生是经济学大家,过往专长似乎体现在农村改革和综合经济方面。但今天读完他的高论后知道,其...
【摘要】对应有效需求提供有效供给,其实就是最大的“挤泡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代一点儿也不顾及庸人们的顾影自怜、怨天尤人,而胜利则永远属于那些自我加压、挤去泡沫的企业!
每年一度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数这次的最实诚:不但讲明了10个方面工作重点的全面转变,五大政策支柱的联动配套,还实打实地部署了“三去一降补”的结构性改革“硬任务”。
“三去一降补”,展开来就是“去产能、去库...
【摘要】在我来看,所谓夯实或振兴实体经济,是针对挤掉经济生活中的“泡沫”而言的。虚拟经济中有泡沫,实体经济中难道就没有泡沫了?挤掉泡沫才是正理,而不是一股脑儿横扫那些看起来像是“虚头八脑”的东西。
无论是出于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还是为了警示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高层都号召人们要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但是,什么叫实体经济?在当下中国,虚实经济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却似乎并没有正面的权威解读。只...
【摘要】考虑到今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部门应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将那些出活力、稳增长的制度供给,摆上最紧迫的工作日程——形势变化留给我们争取主动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中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的困难超过去年”,已将经济分析中喊了一年的“止跌回稳”、“见底回升”之类,彻底地“泡了汤”——经济还要下行,困难正在加大。
这时候...
【摘要】但愿在这个难能可贵的2016年,我们能在谨慎控制好金融及社会风险的前提下,把已定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落实好,给未来和人心创造一个新的希望。我们相信,只要勇于正视、敢于碰硬,人心齐、泰山移,问题的解决终是可期待的,转折点的赢取终是可实现的!
国内的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其实认真拜读年根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便可知晓。但会写不如会看,有时真的是需要透过表面的文字,去悉心揣摩背后的意思的。
...
【摘要】上一轮的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是靠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恢复的实事求是。这一轮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再怎么搞起来?还得借助于“批判性思维”带来的更上层楼的实事求是!
自去年5月习总书记首提新常态概念以来,中经APEC会议对外宣示,至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以长篇系统阐述,新常态理论渐显雏形。
何以认识新常态?首先要从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真实发生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变化入手。总书记不...
大约从去年以来,我就在反复琢磨一个话题,浙江未来的主体经济形态到底是什么?因为时下的舆论实在是太喧嚣了,讲发展一气儿十多个发展,讲创新一...
【摘要】在一个普遍竞争的世界和国度,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谁能掌握海量的数据资源,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有针对性地解读和利用这些数据资源,谁就能最高效地治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因此,在“数据为王”的当下,大数据毫无疑问应当成为一种发展战略和治理之道。
过往在讲到人类社会巨变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信息社会”这个概念。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这个说法变成了“大数据时代”。
信息古已有之...
开场白:2015年12月4日,我下面的这篇习作,作为对宪法日宣传的配合,曾被《财新网》采用。欣慰之余,还收到了在网上开辟个人专栏的邀约,那更是喜出望外了。倏忽之间,新年伊始。在财新网工作人员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下,专栏终于在元旦开张。我想,将此文作为开栏之首发,加之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思考和写作,坦诚地与网友交流,或许才能对得起这一份厚厚的新年大礼吧!
程雪阳是我去年9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