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一些人拘泥于打车软件之争,我倒更愿意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上了出租车,听的哥讲起叫车补贴的“好事”;还说马年“两马掐架”,锱铢必较、寸土不让,都准备烧它个十亿八亿的,最后谁耗得起谁来一统江湖。或许因为有了额外的补贴,埋头抢单的事儿来了,议价拒载的事儿也来了;不会用智能手机和打的软件的年长者,成了“被遗弃的人”,司机们也一个个都掉进了蝇头小利的钱眼。于是,非议声四起,部分城市主管部门急忙“叫停”。

对此,我倒有点不以为然。打的软件之所以如此火爆,说到底还是市场有需求。在信息化的时代,以事先的预约、就近的招车,快速实现市场供求的有效对接,这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毛病或许出在互联网两大巨头以补贴为诱饵的恶性竞争上。

但更深一层想,中国的打车难早就存在,这却是“既得利益集团”刻意垄断市场造成的。无论消费者如何抱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何呼吁,甚至是高层领导多次批示,但有关部门就是和“抽头公司”在那里装傻——你说你的,我管我的,“俺的奶酪”谁都别想触动。到了号称“国际旅游岛”的海南,上车后干脆就是“一口价”,连表都不给你打,“宰你没商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打车软件的介入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和改善叫车消费者的服务满意度,但就总体而言,对缓解出租车市场的供求失衡状况却是剜肉补疮、无济于事。加之一些由逐利动机诱发的不规范行车和收费行为,致使某些政府“叫停”,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从淘宝网到余额宝再到快车打的,今后凡是有市场交易的地方,我们都会看到互联网“水银泻地”般的无孔不入和网络巨擘的明争暗斗。对此,政府只能提高自己的预见,早早有所应对;即便一时没有想到,人家已然起来了,那就抓紧补课,站在消费者利益守护者和经济秩序维护者的立场,来很好地堵缺补漏。《汉书·朱云传》有云:“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最不济的“惰政”,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先是这个不准、那个不行;一旦人家出其不意,杀出一条血路来了,又滥用行政权力随意“叫停”。

有这么旺盛的市场需求,但出租车的服务供给却永远是杯水车薪——造成这种匪夷所思状态的深层原因,就是权利打压了市场。一些人拘泥于打车软件之争,我倒更愿意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今后即便是规范两大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也要于法有据,诸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之类。

写到这时,我刚在《上海观察》读到一篇文章,谓之“日本为什么没有打车软件?”究其根本原因,正是日本出租车市场的供过于求、充分竞争。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万人拥有出租车不足十辆,就连北京以高于全国平均四倍的拥有率,还有十万辆黑车在那里“浑水摸鱼”、拾遗补缺。由此可见,如同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创新要倒逼改革——不打破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再是有利于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消费者“福利”的好事,也会在实践中“办糟”!

(成稿于2014315日,曾刊于20143月下《浙商》杂志)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