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了解世界生态文明发展的三重奏,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立法和执法、发展非政府组织和扩大公众参与等三方面入手,亦可看作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建设现代生态体系,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战略选择。


提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大亮点。将“建设现代生态体系”纳入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一大举措。

既然文明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意识和思想的“厚积薄发”,那么,伴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生态文明”本身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演化过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发展,我们似乎在聆听一曲三重奏的华彩乐章。

第一重是生态环境的价值化。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逐步扩大,无所不在、无奇不有的生态环境,不知从何时起变得类似奢侈品那样日益稀缺。在一个市场经济规则已然构建起来的现代社会里,生态环境产权归属的明晰化,生态环境的价值交易的规范化,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外部成本和收益的市场行为进行价值内化等等,都摆上了议事日程。从经济学中由此产生的“庇古税”,到欧盟首先开征的碳税,包括当前国内研究推行的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以及对导致环境污染的企业勒令赔偿甚至实施惩戒性罚款等等,其背后的理论基础,皆出于对生态环境是有价值、可交易的认知。而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对生态环境的产权不明晰,交易机制不完善,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生态环境的价值远远被低估乃至免费,使得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无所顾忌也无从约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成百倍的提高,生态文明进入到了第二重奏,也就是出于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担忧,而产生的对当前经济开发和生态损害行为的自我约束。罗马俱乐部提交的《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预告了百年以后人类对自身发展方式不思悔改的悲剧性后果,从而引发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并经由联合国的推动上升为全球发展共识。基于此,当代人类必须通过更大力度的自我约束,保存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生态环境留给后人利用,这也是对人类繁衍发展的一种历史责任。我国现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环保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区,缓冲区,以及国土开发中的耕地红线、开发强度,及至种种环保和生态的法律法规等等,都来源于生态文明的这种进步。但在当下我国,由于各地发展的肤浅短视和急功近利,规划红线及相应法规仍屡被侵犯乃至失守。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第一重奏,是出于对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考量;第二重奏便是对全人类福祉最长远的思虑;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文明又进一步跳出了人类自利的视角,而从整个地球生命体的角度来看待,也就奏响了生态文明的第三重旋律——不再将人类看作是大自然单一的开发者和利用者,而是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份子,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致力于生物种群和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按照这种生态伦理,就算是对人类发展似乎毫无助益的一只丑陋的甲虫、一丛蔓生的杂草,但作为生长在这一蓝色星球上和人类同样的生命体,我们也不能单单因为利己的活动而致其灭绝。

聆听生态文明的三重奏,虽然次第演进、不断升华,但在一国的同一时期,也往往会是一曲并行不悖的三重奏乐章。盖因生态文明形态各异,且建设主体也多有不同,每一重奏都有各自的旋律,又需要恰到好处、天衣无缝的配合。譬如第一重奏,要让生态环境价值化并实现优化配置,必须在政府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保障产权界定和交易公平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譬如第二重奏,为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而施行的自我约束,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以及严格的法治相匹配;而第三重奏的超越人类自利视角的生态伦理,更需要有大规模的公众参与和非政府组织的发育,以及相应的民主体制。

了解世界生态文明发展的三重奏,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立法和执法、发展非政府组织和扩大公众参与等三方面入手,亦可看作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建设现代生态体系,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战略选择。

(成文于201317日,发表于《今日浙江》2013年第1期)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