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要简单替代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重要的载体,对存量产业结构,转移一部分、提升一部分、替代一部分。转移一部分就是要转移掉那些没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提升一部分,就是通过技术更新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竞争力,旧瓶装新酒,实现“二次发展”;替代一部分就是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来替代传统产业创造的供给。
(上接之一)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关系如何认识?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发展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要简单替代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重要的载体,对存量产业结构,转移一部分、提升一部分、替代一部分。转移一部分就是要转移掉那些没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提升一部分,就是通过技术更新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竞争力,旧瓶装新酒,实现“二次发展”;替代一部分就是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来替代传统产业创造的供给。
目前看,传统产业的发展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转移,一条是提升。从世界发展经验来看,产业的梯度转移规律是成立的,因此转移可能比提升更重要。对于我省很多的传统产业,无论如何改造,成本都过于高昂,从长远来看并不值得。比如纺织服装产业,有人说我们可以学意大利,打造一流品牌。但我们的问题规模太大了,产能过剩太多了。意大利的服装业后来也是高度“浓缩”了。浓缩到品牌,浓缩到营销,把大量的制造都已经转移到中国和越南,这是产业发展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的基本规律,是规律使然。
因此,浙江经济要真正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转移。你不转移,我看这个转型升级就完不成,就没有空间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人认为,目前传统产业还是我们的基础,还是我们税收、就业的来源,这么快地转移会不会“产业空洞化”?这种担心有其现实性,但这只是看到了鼻子底下的一点点,“下棋要想五步”。发展不能仅仅盯着现状,复制现状,而应有更长远的眼光和考量。所以,在做好产业技术改造文章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产业转移和替代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否则产业发展是没有活力、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就要求在规划产业发展时,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东西放在前面,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放在后面,以此来体现产业未来发展的导向性。当然,为了避免“产业空洞化”,传统产业不是要一下子全部转移出去,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要有重点地升级,有步骤地转移,并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来进行稳健地替代,这样就能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推进。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个过程中,有些传统产业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那就要及时进行改造。
改造的要害是改造技术和关键环节的选择。比如纺织业改造的关键是什么呢?不应再是制造环节,如织造设备的更新,而应放在印染特别是后整理环节,或者说是这个产品的设计,版式,然后是后面的广告推介、市场营销等。总之,要把精力放在可以大幅提升蕴涵在产品中的科技人文附加值的那些环节。
四、当前浙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
目前来看,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至少应关注五个大类:一是生物医药;二是节能环保;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物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是和建设智慧地球、智能社会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整个地球和整个社会的联系和运转都高度智能化了,智能城市、智能社区,是全覆盖的。四是文化创意;五是现代金融。金融非常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美国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它是“世界银行”。我们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有实体经济的总量、结构和比例,都体现为虚拟经济一定的流向、流量和流速。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成功地完成由制造经济为主,转到以服务经济为主,才能完成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因此,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切实打通制造经济与服务经济的联系,推进制造经济的服务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
当然,更进一步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还需要从这些大类中进一步细化到行业重点。比如,节能环保方面,当前浙江水质性缺水很严重,因此水污染的治理和中水回用的技术应用就很重要,这也就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就有可能“还原”历史上的“诗画江南”的水乡风貌。更进一步看,这个行业未来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空间也极其巨大。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有400多个缺水,200多个严重缺水,如果浙江有这样一批企业掌握了水的净化利用、高效利用、反复利用的核心技术,也就取得了某种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又比如,垃圾回收利用产业,垃圾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目前浙江就有好多种技术,如果政府能集聚科技力量,帮助引导这些产业和企业推进这些技术的最优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投资、管理和经营的链式发展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不可限量。
(成稿于2010年4月15日,刊发于《浙江经济》2016年第7期)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