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三化归一”的工业转型升级路径取向,在推进工业制造高端化和服务化的同时,将信息化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拥抱变化、跟进时代,那我们就一定能赢取工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这些年来,导致浙江经济增速放缓的一大要因是制造业的不景气。长期以来,我省已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主体为工业的第二产业,一直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虽说目前还不至进入“熄火”的状态,但相较于前些年动辄百分之十四、五以上的增长,今日的“贡献率”显然是被“腰斩”了一半。传统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成本高企、利润下滑,市场逼仄、经营艰难”的低迷期。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就在于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其实是12年前党的十六大就已经正确指明了的出路。加之党中央推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强调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又进一步指明了达致新型工业化理想境界的路径,还得从工业的转型升级做起。这就像没有转型发展、何来科学发展的道理一样,没有工业的转型升级,也就没有所谓的“新型工业化”。

但作这样的理解,还是过于口号化、空洞化了一些。再往前走一步,转型升级显然还要回答好一个“桥和路”的问题,以及相关联的一个路径选择的取向。取向不对,事倍功半,甚至满盘皆输;取向对头,事倍功半,再加上锲而不舍、落实到位,那自然就是胜券在握、马到成功了。

为此,我想到了一个“三化归一”的概括。也就是说,“高端化+服务化+信息化=工业现代化”。高端化是指工业制造自身的水平提高,做精密制造、品质制造,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的高端产品。服务化是指将原本混同在制造全过程中的“微笑曲线”两端,即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销售”等服务内容,相对独立出来,以“源于制造又高于制造”的姿态,来带动单纯制造环节的结构升级和价值增加。信息化则是指在工业的全产业链、制造的全过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从而对传统工业制造带来一个颠覆式的彻底改造和系统创新,以实现工业制造的全面现代化。

这其中,信息化是最为宏观的,具有统领性的意义。对信息化地位和作用的理性认识,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就试图将其与我国一直进行的传统工业化结合起来,表述为“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十年之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又将其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冠之以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但就其在我国发展实践中的实质性转机,还是近年来随着BAT的迅速崛起、尤其是阿里巴巴震撼全球的迄今为止最大一宗IPO案的成功、所标志的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如何科学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我曾有一个“四化递进”的解读。一是“实体虚拟化”。也即人类社会的所有实体性活动,在改变原有世界物理形态的同时,也一定会在虚拟形态上同步产生大量的活动信息。二是“信息数网化”。也即信息表达和传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信息归为数据,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高效率地对其进行记录、识别、储存和处理。网络互联互通使得信息为全人类共同拥有和有效利用。三是技术泛在化。也即信息技术基于应用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就像“水银泻地”,信息技术能对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孔不入”,然后“渗透融合”、“带动转化”。四是应用分享化。也即信息化重在应用以后,尽可免费、力推分享,兼收并蓄、互利共赢。越免费分享,才越是“天下谁人不识君”!

基于上述对信息化内涵的把握,我们实在不难理解高端化和服务化,其实都是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制造和服务环节的极致应用而已。没有对实际生产全部生成数据的分析解读,就没有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带来的最低损耗和最优品质;没有对实际使用全部生成数据的分析解读,就没有对产品的不断优化带来的最快响应和最佳体验。当大规模的制造随着排浪式的消费逐渐退潮,而人类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日呈“井喷式爆发”之际,再埋头单纯的制造和服务,而对其间涌动的“大数据”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话,那就是最大的“二傻”;坐看别人生机勃勃而自身“气息奄奄”,那就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30年河东,30年河西,中国靠廉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从而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高速增长的时代早已结束了,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升级的大出路,就是走好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或谓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或谓网络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三化归一”的工业转型升级路径取向,在推进工业制造高端化和服务化的同时,将信息化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拥抱变化、跟进时代,那我们就一定能赢取工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成文于2015年1月22日,发表于《浙江经济》2015年第2期)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