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当人们看到的现实,与自己的初衷大相径庭时,当然会愤愤不平,而不平则鸣。网友的悬赏,就是对拿钱不办事的机构和官员的集体拷问,就是对“当官不为民做主”失职行为的声讨和鞭挞!


无独有偶,在某浙商发帖以20万悬赏浙江温州瑞安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之后不久,又在报上(2月24日海南特区报)读到了网友另一张以44万悬赏的“英雄帖”:“请(海南)文昌环保局长下文昌河游泳”。盖因这条20多年前市民还可以直接饮用的河流,如今已垃圾满岸、污水横流,发出阵阵的恶臭。到了夏天,附近的居民再也不敢开启门窗……

前一个出现于“诗画江南(浙江旅游广告语)”的浙江,一个发生在“国际旅游岛”(国务院批复的“帽子”)的海南。

这是公众对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失职行为的问责。和慷慨激昂的义正辞严比起来,这种戏谑的口吻和调侃的作派,更刺目地表达出公众对现状的心怀不满,以及对前景的“不再看好”。经验告诉我们,只是在希望幻灭之后,人们才会极尽嘲讽和挖苦之能事。

无可否认,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替代。它既提供了千万倍高于过往的生产力,也开启了对资源疯狂掠夺和对环境严重破坏的“罪恶之门”。伴随着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愈见铺张和奢华:天天的日子,赶上“过年”;人人的消费,堪比“帝王”。

按照通理,着力改善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在这世上,可也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是要支付代价的,譬如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既然我们不可能再退回到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践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自利性和相应的破坏性往往会放大到极致。谁都想拥有生态环境的权益,但却不想承担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义务。在认识到不能完全寄望于人心向善和道德自律的情况下,人们创设出种种制度安排,包括生态环境可计量的价值化和使用的付费制度,污染的责任分担和行政监管制度,等等,政府的各级环保部门由此应运而生。

人们正是为了落实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公共管理职能,而认同环保机构的设立和对环保官员的任用的。尽管作为纳税人,他们得拿出自己劳动所得的一部分来养活这些机构和官员,但大家都认了。就像当年虽然很不情愿,但人们还是在无序的博弈和缺失的公权力面前,最后理性地接受了政府这个“怪物”,并承诺服从它的公共管理。但人们的接受也不是无条件的——机构要有效地作为,官员要尽心地履职。

当人们看到的现实,与自己的初衷大相径庭时,当然会愤愤不平,而不平则鸣。网友的悬赏,就是对拿钱不办事的机构和官员的集体拷问,就是对“当官不为民做主”失职行为的声讨和鞭挞!

对此,环保机构和官员或许也有一定的苦衷:政府和城建部门没有及时建成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污水无处可去,当然只能就地就近倾倒和排放了。累积的结果呈现于世人面前,大家忍无可忍,最后让我这个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这不是“冤大头”吗?更有瑞安环保局的解读是,它的职能只管理工业等生产性污染,言外之意生活性污染的防控和治理均不在它的职权范围之内,又如何“炒豆大家吃——砸锅是一人”呢?

但之类的推脱公众并不买账,那些说辞都是你们政府内部的“头绪”,你“内行人”还“说不明白”,我“外行人”当然就更“听不懂”了。这事儿,也就不要再麻烦我们平头百姓掰扯了吧!老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你也别觉得抱屈,谁让你们把自己叫作环境保护局的,环保的事不找你还去找谁?你们政府改进作风不是有个“首问负责制”吗?既然找到你了,你也就别谦虚了,究竟是谁应该“揩屁股”,乖乖背回去找你的上司开“家庭会议”去理论吧!

日前网曝山东潍坊有化工企业开凿深井以向地下偷偷排污,也有高人以其“专业知识”论证此说实无可能。因为打井、注入花去的银子,远远高于偷排少交的费用,明摆着是得不偿失的买卖,无人会如此“二傻”。但无论网上如何热议,主管部门对此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总该得有个交代吧?结果呢,十天半拉月过去了,愣是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当你是“坯布做衣裳——白扯”。

类似多次的无奈、无助之下,网友才出此下策——悬赏环保官员“下河游泳”。这不但迅速成了网络的流行语,还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争相效法,浙江在温州的瑞安、苍南之后,又有平阳和乐清的继起。广东东莞的一名自称“经济困难”的网友亦如法炮制,声称可以出价10万,请东莞市的环保局长下到寒溪河游泳10分钟。

重金悬赏,从反面表达了百姓的诉求,也印证了部门的职责,更从特定意义上彰显出官员应有的担当——公众把权力给予了你们,纳税人拿钱养活了你们,可是要你们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啊!

(成文于2013224日,发表于《浙江经济》2013年第5期)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90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