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全深改”很好,但现在看来,“全”和“深”都要,但更需要的是“真改”,而不是假改。我总在傻想:整些个“隔靴搔痒”、“自欺欺人”的东西,贴上改革的标签,老农民们根本就“不尿这一壶”,还白白浪费这许多的行政特别是民心的资源,这又是图个啥哩?


我是被《看点》公众号上的这个题目被吸引的:“取消农业户口,‘宅基地’怎么办?”对呀,怎么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大呼小叫地发文、开会、督促,到最后偏偏对这个最要害的问题却没有答案?而对此不给农民兄弟一个说法,你那个布置的“人的城市化”,又怎么推得下去呢?

这叫什么?这就叫典型的隔靴搔痒和自欺欺人!

农业户口是我国在特定的发展模式下形成的。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的烂摊子,然而又要急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身处“帝国主义的包围圈”中,又和美国人打了一场惨烈的朝鲜战争,哪来的钱哪!于是只好采取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靠“剥夺”“三农”来为工业化提供积累。为了把农民锁定在土地上,我们匆忙取消(准确地说是“架空”)了《五四宪法》的“迁徙自由(其第9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另行推出了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加之这一制度又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及相应的票证管理配套,所以便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最有执行力”的管制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随后农村推开了以“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为标志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劳动的生产率大为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开始富余。这时,城里也松动了对于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民进城“打工”的管制,于是自然而然地,就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股城市化的浪潮。

按习主席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论断,本来国家应当顺势而为地为这种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潮流”开闸放水,让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成为一个和工业化“良性互动”的进程。但由于决策者的短见,更由于表现在既有制度沿袭上的巨大惯性和惰性,我们居然没有抓住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对严重扭曲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户籍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小打小闹的“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也是纳入严格的计划管制的)”和所谓的“蓝印户口”,既无法撼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还倒过来向急于分享市民福利的农民“敲了一笔竹杠(均要支付不菲的费用)”,并埋下了今后户籍制度改革“跷跷板”的祸根(如今已成为老百姓“上访”的一个源头)。

我自上个世纪末鼓吹城市化以来,从一开始就认定城市化的本意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而为了推动这种“健康的、人本的城市化”,需要恢复宪法中的“人口自由迁徙”条文,并对五、六十年代沿袭下来的户籍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当然,我们也不能陷于空想:城市土地是国家的,城里人要居住就要花“真金白银”买商品房,连同拥有的这个私有住房,下面还要买国家7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和农村土地是集体的全然不同,只要你是农村户口(农业户口),你到了成家立业的岁数,集体总得分给你一块宅基地,让你整吧整吧有个独门独户的小院落,“男耕女织”、安身立命。

当然,农村户口连着的土地那止这么一点点!除了宅基地之外,农民还有用于生产经营的承包地、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一份”的集体建设用地,这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好大的一块土地资产!在纸面上、在宪法上,这些资产当然统归集体“公有(实为集体组织成员‘共有’)”,但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征地拆迁都得“补偿”,对农村“大包干”总说“长久不变”,再加之“皇粮国税”都一股脑儿免了,直到今日,也成天价把保护、扩大和增加农民的财产权“挂在嘴上”,说句老实话,在农民兄弟的心里,那“三块地(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算哪门子“公家的”,早就是俺农民自己的了!

虽说这并不是法制化的定位,但却是中国农村最大的现实。不涉及到这些土地资产的最终所有权(纸面上的),但起码从“坐实的产权”也即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分权)来说,要想让农民改变上述“自家的”想法,我看是要比“登天”还难了。经营承包权的承诺言犹在耳,我遮风避雨的宅基地使用权还要变?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儿,任是天王老子,那也是“墙上挂帘子——门儿都没有!”

所以,新世纪以来,我鼓吹的调调就突出了人地的不可分割,又叫作“三化联动”——“化人(农民)必先化地(农村土地),化地必先化制(和户籍相关联的土地制度)”。反过来说,也就是“不化制无以化地,不化地无以化人”——这真不是什么耍嘴皮子说说玩的,凡是稍有点现实农村经验的人,杭州人讲话都是“飒飒清爽”的。但我就是不懂了,为什么有司就会愣是“懂装不懂”?好像绕过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瘌痢头”,再给个什么名头(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或纸片(新户口证),就算这户籍改革“大功告成”了?

“全深改”很好,但现在看来,“全”和“深”都要,但更需要的是“真改”,而不是假改。我总在傻想:整些个“隔靴搔痒”、“自欺欺人”的东西,贴上改革的标签,老农民们根本就“不尿这一壶”,还白白浪费这许多的行政特别是民心的资源,这又是图个啥哩?

          (成稿于2016年5月12日,刊发于《中国城市化》2015年第5期)

背景文章: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29/21/13481847_554889634.shtml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