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讲到治本的办法,一是政府要谦卑,政府要转型。政府要尽快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要敬畏市场,要懂得只有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才能做得到“更好的发挥作用”。二是投资要谦卑,模式要转型。过度依赖型的投资拉动,是一剂毒品,是饮鸩止渴、是挖肉补疮;是得不偿失,是老道失算。要加快实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替代,要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上。


接上篇

 

三、出路向何方?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但地方政府的债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或许这里也用得上王岐山书记对反腐说过的一句名言:反腐要标本兼治,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从近期中央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和化解工作已经大举展开。譬如:

 

2014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印发,旨在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等。

 

201410月,财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财预2014351 )印发。对2014年底尚未清偿完毕的债务进行清理甄别,要求认真甄别筛选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大力推广PPP模式。

 

201511日,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新版《预算法》明确立法宗旨,细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和预算公开制度,赋予地方政府有限发债权,以及对完善预算审查、监督、强化预算责任等方面,都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20151月,财政部《关于开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初步清理甄别结果自查工作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对初步清理甄别结果组织开展自查,并于201538日前上报存量债务清理甄别结果。

 

20153月,财政部《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印发。文中对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的定义、资金用途、偿债来源、承销发行、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20153月,财政部《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印发。针对地方政府政府专项债券的特殊性,在发行要求、预算编制和调整、预算科目设置以及预算执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还明确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制定主体为省级财政部门,专项债券所有收支必须纳入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部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可在银行间或交易所市场发行,明确提出债券兑付主体为省级财政部门。

 

20154月,财政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印发。文中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定义、资金用途、偿债来源、承销发行、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以上文件内容,可解析为三招:

 

一是控增量。明确地方政府今后举债不得通过企业融资,只能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对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并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部分市县因存量政府债务较大,按照财政部下达的各项风险指标测算已被列入风险预警地区,今后将不得新增债务限额。

 

二是化存量。尤其是那些没有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项目,可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如财政部近期下达了地方存量债务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用以部分置换截至20136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将于今年到期的1.86万亿元债务。这些债券将按市场化原则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并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购买。据财政部测算,置换后地方政府一年可减轻利息负担400亿—500亿元;如果首批置换成功,财政部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置换规模。当然,瑞银陶冬对此也有一句不中听的话,“坏账还是坏账”。

 

三是通新渠。对轨道交通、供水供气、垃圾处理、教育卫生等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项目,积极推广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合作模式,其债务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举借和偿还。对于PPP模式或者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创新,等会儿省财政厅、市财政局的领导专家及企业界的老总们,或许还会对政策解读和实务操作有更详细的指导。我只想顺便说下个人由此引起的一点遐想。

 

大家最近都非常关注股市,说中国股市熊了七八年,如今终于牛了一把。沪指从去年年中的2000点开始,已经上涨了一倍多。本周一沪市成交额超过1万亿元,超出了行情软件最初设计的上限,所以说是“爆表”。身边炒股的朋友谈起股市,一个个眉飞色舞,乐得合不拢嘴。但是中国股市最近为什么这么牛?为什么中央高层也乐见其牛?我认为其实背后的逻辑,是和我们用PPP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国的企业一方面负债非常高,另一方面,大量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又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解药就是大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通过市场的手让资金流到最需要、也最能产生回报的企业去。所以就有了官方对“资金流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强调;有了鼓励做大中国股市,以一轮牛市来集聚社会资金,并在年内加快推行企业上市注册制,让大量的创业创新中小企业能快捷上市的种种行动。

 

而我们在政府性项目中推广PPP,背后的思维逻辑也是期望“以更多直接融资,替代高杠杆风险的间接融资”;以规范的股份合作,替代银行贷款或地方债券,化解不断增长的债务风险。PPP模式还有一个更可贵的优点在于,社会资本的引入,将使得政府性项目更注重投资效益和回报。2005年我在全国投资工作会议上力推民间投资,2011年我在全省投资工作会议上首提“有效投资”,其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投资的有效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只有引入市场嗅觉最为灵敏的社会资本,一起合作开发项目,才能帮助我们真正甄别该项目到底是否“有效”。

 

讲到治本的办法,一是政府要谦卑,政府要转型。政府要尽快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要敬畏市场,要懂得只有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才能做得到“更好的发挥作用”。二是投资要谦卑,模式要转型。过度依赖型的投资拉动,是一剂毒品,是饮鸩止渴、是挖肉补疮;是得不偿失,是老道失算。要加快实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替代,要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上。

 

最后,说句玩笑话。投资和创新驱动虽然是要“两点论”,但这只是机械唯物论;在两点论的基础上突出创新驱动的“重点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陈云同志就告诫我们,“建设规模不能超过国力”。建国60多年了,我们的经济历经了多少个大起大落,今天的建设规模再加上一个更为紧要的民生规模,那就更不能大幅度成倍地超过国力。中国政府加上企业的总债务率已然超过了200%,按吴敬琏老先生的最新说法,甚至已经是250-300%,列位世界之最了。金融危机说到底,就是债务危机、偿付危机。难道我们还不能长点记性、长点见识?难道我们还要重蹈投资驱动发展、债务驱动投资的那条老路、那条死路吗?

 

就此打住,谢谢大家!(全文完)

 

(本文系作者2015年4月25日在“第22届全球金融年会”的发言。)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