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去粉饰”就是要摸下情,讲真话,办实事,彻底践行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打七寸”就是鞭辟入里、击中要害,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带动整体局面由被动转向主动。“聚人心”就是关注人心民意,反映百姓诉求,密切联系群众,放手让老百姓创新创业,并且畅所欲言、心情舒展。

 

 

魏加宁是体制内的人。虽说还没有正式退休,但已经是居于“二线”的“老臣”了。能在公开的论坛上,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讲出这么一番真话,实属不易。他原本是想提七个“疑问”的。会议的组织者建议他缓和一些,还是用“思考”比较好。他最后接受了,说是“想提出一些正在思考的问题来供大家思考”。

 

这七个问题的确有点尖锐,俗话说“句句咬木头”。它们是:第一个,“当前的发展阶段,究竟是新常态,还是转型期?”第二个,“当前的经济形势,究竟是风险,还是危机?”第三个,“当前的房地产价格,究竟是会继续涨,还是会下跌?”第四个,“我们靠什么走出危机?”第五个,“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依靠自上而下,还是依靠自下而上?”第六个,“供给侧改革,究竟是姓西,还是姓马?”第七个,“当前形势下,究竟是利空多,还是利好多?”。

 

不能说他没有问到点子上,但仔细去分析,显然在逻辑上还是有点混乱,起码是眉目不清。在我来看,新常态和转型期的意思是相通的。风险是在进一步累积,但还不至于“危机”。房地产主要是泡沫会否破裂的问题,而价格有所涨跌则是必然的。靠什么摆脱困境?当然是改革!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承不承认国企最终还是企业,不是政府的附属物。供给侧改革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自己把自己先绕到“姓社姓资”的坑里去。至于“利空多”还是“利好多”,目前很难做这种结论,因为现在身经的毕竟还是“困境”,还到不了“危机”崩盘的时候。

 

但是,魏先生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坦荡,还是让我感佩有加。这种感佩,也同样适用于于最近刷屏的一位企业家:福耀玻璃集团的董事长曹德旺。当然,企业家拿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一般人还真不好驳斥他。但专家型官员有所不同,若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或感悟,恐怕受到的诘问会略多一些。

 

尽管如此,我丝毫不怀疑魏先生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那些担忧都是真诚的,他的感觉基本上也都是靠谱的。至于本来在论坛上的一个即席发言,最后落到字面上该如何做一些必要的推敲,那是另外一回事。

 

记得2014年5月12日,习总书记到河南考察经济工作,“意外地使用了一个自国际金融危机缓慢复苏以来才刚刚走红的词汇:新常态”。四天后我写成了《新常态及其适应》一文。又过了四天,《浙江日报》在经济版上予以刊载。在我来看,“现在的问题在于,不仅限于那些表面的经济增速下滑趋势的显性化,而是从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和体制来看,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然走到了尽头;再不通过大规模而深刻的转型升级,整体经济将会缓慢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回顾一下这段两年半前的“白纸黑字”,其实新常态就是转型期的结论是很清楚的。问题在于全党对于新世纪以来的“顺风顺水”正志得意满,很难正视前进中的问题。至于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胡锦涛总书记一再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屋漏偏逢连夜雨”,金融危机虽说是“风雨大作”,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屋子有漏缝啊!“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什么叫刻不容缓?那就是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了。但这些振聋发聩的警语,到底又有多少人真正听懂了呢?

 

新常态理论推出以后,中央也作了多方解读。直到去年力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的方向把握都是正确的。但无可否认,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倒赞成魏先生的总结论:“当务之急还是要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在此展开说几句,也就是我此文的标题:“去粉饰、打七寸、聚人心”。

 

“去粉饰”就是要摸下情,讲真话,办实事,彻底践行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从在野到执政,95年来历经的艰难险阻千千万,比现在困难大的时候,那不知道多到哪儿去了!那怎么又会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的呢?无非就一把金钥匙、一杆金刚钻,那就是“实事求是”。现如今我们经济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出路?其实只要有一个求真务实,那还都是好办的。怕就怕心口不一,闭着眼睛说瞎话;恨就恨溜须拍马,昧着良心说假话。无论正反,只要实际情况不明、对策措施不清,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那是没有不误事、不出错、不翻车的。

 

“打七寸”就是鞭辟入里、击中要害,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带动整体局面由被动转向主动。这方面最生动的成功案例,就是八零年代初推行的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农村改革。文革十年浩劫,国家万马齐喑。尽管有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石破天惊,但解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全体老百姓的民生,还是要靠重大战略引领性的改革破局。大包干的改革,表面上改的是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实质性改的却是整个“三农”的分配大格局。一句“缴给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特别是最后一句话,立马就把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像火山喷发一样地给调动起来了。由此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改革不断递进深化,终于造就了30年的大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改革之难度和复杂性,尽管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但说一千道一万,不从2000多年前司马迁早已揭示的物质利益原则入手,只怕终究还是事倍而功半,甚至白白错过了以改革阻断危机的最佳时间窗口。

 

“聚人心”就是关注人心民意,反映百姓诉求,密切联系群众,放手让老百姓创新创业,并且畅所欲言、心情舒展。中国的事情,说到底是全体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是第一个宝贵的。反腐败收拾了中国很多已经涣散的人心,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惰政不为”的负面影响,如今看来也不可小觑。共同的事业和愿景,更是凝聚人心的“强磁极”。光有官员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调动亿万老百姓的积极性;光有高层的积极性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调动千万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当下经济并没有这么糟糕,但信心和预期却大成问题。中央关于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我在连声叫好的同时,提出三条意见:一是继续上升到法律,包括宪法。二是抓紧落实到案例,以案说法。三是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长期目标着眼,而不仅限于遏制资金外流之类的短期目的。这些建议,别无他意,无非就是希望能够收拾人心、共识天下。

 

搞好中国的经济,主动力就是改革,改革要去粉饰、打七寸、聚人心!

 

(2016年11月23日成稿)

 

背景文章: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魏加宁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