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在传统的工业化穷途末路之际,我们要主动地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新型工业化除了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导向之外,一条现实的路径,就是践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生态经济: 美丽浙江的基础

 

“美丽浙江”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的“六个浙江”之一,是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光有良好的愿望还不行,还得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做起。

 

这是因为,经济是基础,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很多要花钱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程,就没有办法实施。更重要的,如果还是以老的方式去发展经济,不但旧账没有偿还,还会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老账新账“利滚利”、“驴打滚”,那就更难建成“美丽浙江”了。

 

出路何在?那就是遵循“两山”理论,走好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本世纪初,美国生态学者布朗又撰写《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呼吁经济原理与生态原理同构,共建一个有利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书记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月24日,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其中写道:“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由此可见,发展生态经济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必由之路。从广义的角度去看待,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以生态技术和产业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优势为特色的经济形态,也是一种以此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换句话说,凡是广泛应用了“生态+”的理念和技术,使得整个生产和生活实现了生态化的改造和转型的经济形态,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生态经济。当然,对生态经济还有种种表述,譬如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等,它们往往各自更突出某一方面的生态要求。

 

但是,对于“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形地貌的浙江来说,对于一个还拥有广大农村地域和众多农村人口的浙江来说,发展生态经济还有特定指向的、相对狭义的理解。早在习近平书记主政浙江时推出的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就有“四个先行”的导向。首先是“基础设施先行”,要把“水、电、路、信”等先通起来。其次是“教育培训先行”,欠发达地区最大的穷根还是在脑子里,要接受教育、改变观念,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再次是人口的“内聚外迁先行”,高山远山深山的老百姓要下山出山,即便是不走的,也要相对集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生态经济先行”。要避免沿海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基于生态产业的生态经济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未来二、三十年,浙江经济在山区和农村的主体形态,将会是“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人居业和生态加工业‘三生业态’为表征的生态经济”。所谓生态农业,就是绿色的、有机的、安全的和生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所谓生态旅游人居业,就是把乡村全域旅游和民宿、农家乐结合起来的大旅游,什么自驾游、体验游、探险游、风情游,只要有别于城市的紧绷、喧嚣和污浊,什么样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养老养生,休闲度假,都可以让生态旅游人居业一网打尽。至于生态加工业,是特指那些以当地资源加工、当地市场销售和当地劳动力就业为主的工业制造。那种以大进大出、大量依靠外地劳动力为主的一般工业制造,需要逐步有序退出,以尽可能地保留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风貌和乡土特色。

 

大规模工业化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力,创造了巨量社会财富,但在另一方面,也极大地破坏了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在传统的工业化穷途末路之际,我们要主动地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新型工业化除了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导向之外,一条现实的路径,就是践行“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广泛应用,不但会使生产过程更加低耗,而且会使消费过程更加优质,并衍生出网络经济、分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业态,大幅度降低由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低效无序状态,提高全社会运行效率。而这样做,又恰恰是达成了发展生态经济(广义)、建设美丽浙江的目的。

 

成稿于2017年8月26日,刊发于《浙江经济》个人专栏)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