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尽管当下在经济领域方方面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那相对来说都还是好解决的。关键是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在大的方向上不能发生摇摆,更不能出现倒退。我认为,从宏观的层面,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坚定市场化改革的信仰。
 
坚定市场化改革的信仰(上)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尽管当下在经济领域方方面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那相对来说都还是好解决的。关键是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在大的方向上不能发生摇摆,更不能出现倒退。我认为,从宏观的层面,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坚定市场化改革的信仰。
 
对此,我们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就不知道姓啥了。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曾对社会主义建设做过种种探索。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们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号召人人讲共产主义,要大公无私,整个经济体制也是学习和借鉴了前苏联的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除了城市经济以外,广大农民也要组织起来,大办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大二公”。包括最后搞文化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但是最后的实践结果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不但在世界上和许多国家相比大大落后了,整个国民经济还下滑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因为实践证明了这条路子发展不起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所以我们才下决心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才下决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才下决心要搞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弹指一挥间”,已经有整整40年了。今年都说是要隆重庆祝和纪念这个日子,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主要纪念什么?要想清楚。我无数次说过,改革开放如果用最简洁的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市场化。当然,那也是一个与时俱进、臻于至善的过程:初级的市场化,要进到高级的市场化;浅表的市场化,要进到深层的市场化;传统的市场化,要进到现代的市场化。但如果连市场化的基本取向都动摇了,那哪里还会有什么提升和进步呢?那不是走回头的路,走老路,就是走空想的路,走邪路。如果这个市场化的基本取向改变了,我看改革开放也就算是白搞了。那才叫“辛辛苦苦四十年,一夜回到改开前”。
 
有人说,搞市场化主要是解决效率的问题,但现在应该更多关注公平的问题。公平和效率要兼顾,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否强调了市场就妨碍了公平呢?我觉得恰恰相反,市场化不仅仅只是提高了效率,还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公平。这个话怎么讲?
搞真正的市场化,要夯实三块基石。首先是产权,产权要明晰,要保护。谁投资,谁所有;谁所有,谁经营;谁经营,谁赢利(当然,把一定的经营权让渡给“职业经理人”也是有的,但现在流行的是共建共享的“合伙人制”)。如果还是像计划经济那样,全民所有等于国家所有,国家所有等于政府所有。最后所有权人格化以后,慢慢在经济生活中又演变成为了事实上的官员所有,那还有谁会去创新创业创富?
 
我们的效率提高是从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开始的,但这只是体现在按劳分配、劳动创收这个层面。但更高的效率,是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创造出来的。谁在具体干这件事?当然是企业家嘛!但如果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不按上面的“几个谁”来行事,那按资分配、财产创收这个层面就无从谈起了。
 
中央去年为什么要专门出台一个《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最高法今年年初为什么要专门出台一个《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其中特别强调要“深刻认识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重大意义”,“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依法保护诚实守信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的知识产权……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自主经营权……”,“努力实现企业家的胜诉权益,”“切实纠正涉企业家产权冤错案件,”道理就在于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其次是信用,信用要尊崇,要敬畏。市场经济通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而计划经济奉行的则是无偿调配,是中央指令性计划调拨。等价交换也就是公平交易,若总是一方吃亏,要不是生意谈不成,做不起来;要不就是做不大,做不长久。不公平交易的最终结果,大不了是人家不做生意了,更多的则是不和你做生意了。因此,真正的市场经济,是诚实守信的经济,是公平交易的经济,而不会是坑蒙拐骗的经济,是强买强卖的经济。当然,随着经济活动自然而然的扩大,也会产生经营性的垄断。但这有别于行政垄断,对此市场经济国家也都有反垄断法。美国当年对微软“捆绑”软件案的判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更多的还带有道德约束的意味,或谓“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和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文化和商业道德,还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网上曾传过一个例子:一名去法国留学的中国女孩,成绩优秀,相貌出众,但学成后多次应聘,到最后总是功亏一篑。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她在读书期间,曾有过地铁逃票的记录。她以为这是“小事一桩”,殊不知在用人单位眼里,却成了验证她个人品质和素养的“天大的事情”。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假货横行”,甚至出现像长生药业那样突破人类“道德底线”的黑心厂商,但静下心来想一想,恐怕最初也是从这种“中国式的小聪明”开始,一步步走过来的。
 
老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莫知,除非己莫为”,这些都是很好的道德说教。但因为“占便宜的”得利多多,而被“逮个正着”的几率很低,因此人们往往还是会“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过去信息技术不发达,应用更少得可怜,所以单纯说教的效果很苍白。但在当下这种“人人被记录”、“事事被记录”、“时时被记录”的信息社会条件下,再这样“浑水摸鱼”,恐怕就行不通了。前面说的那个女孩的“逃票”记录,因为可以时时翻出,结果成了她终生的“污点”,无法逃脱的“梦魇”和“魔咒”,牢牢地被人钉在了耻辱柱上。
 
最后是法治,法治要完善,要践行。早就有人说过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吴敬琏老先生的主张,就是反对权贵资本主义,实行法治市场经济,他特别痛恨所谓的“权力搅买卖”。整个改革开放40年,出现过几次“权钱勾结、一夜暴富”的闹剧,我们党和国家也曾多次出手,给予严厉打击。一直到十八大以后持续到今天的反腐风暴,人们记忆犹新、津津乐道。但是,所有这一切,最终还是要走到“制度反腐”、“依法反腐”的轨道上来,这才能长治久安。
 
传统的市场经济是“熟人经济”,因此生意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做。要扩大交易规模,要提高交易效率,就得发展“陌生人交易”。不管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都可以做生意,而且能做到“公平交易”。这就需要有一套做生意的“规矩”,需要有配套的防风险的机制和办法,于是,抵押、保险、开信用证等等都出来了,同时还形成了维护市场交易规范和秩序的经济法体系。综合起来,现代市场经济就是要有一整套的维护公平交易的法律制度,同时确保其有效执行。法治的意思,既包括法制健全,也包括治理有效。
 
(接下篇)
 
 
(本文根据作者当天在浙商智库闭门会暨《浙商》全国理事会第16期主席沙龙上的发言录音整理)
 
——成稿于2018年8月14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