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国人有时流于浮躁,似乎缺乏定力:形势一“好”,就头脑发热、忘乎所以,甚至是“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晋书·阮籍传》)”。形势一“糟”,就不堪一击,万念俱灰,甚至是“天下纷然,怨声满道(《后汉书·李固传》)。

 

 

 

果然是“实打实”的真知灼见

 

出游一个多月才回来,又到了“偿还文债”的时候。正在挠头找谁的文章可以下笔评论时,在手机微信上读到了许小年教授在2018年浙商证券“凤凰行动”论坛上的发言摘要:《多变环境中的不变之道》。因着对家乡党委政府“凤凰行动”决策的由衷赞同,以及对文章标题中感受到的辩证思维和理性思考,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读了,接着也就无可救药地写了。

 

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国内经济和企业界的精神就显得有点萎靡。别说中兴公司的生死存亡,似乎被川普“玩弄于股掌之间”,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当年清廷接二连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就是“芯片之痛”的昭然天下,人们在满耳充塞“厉害了,我的国”喧嚣的同时如梦初醒,也纷纷倒吸了一口冷气。加之P2P连锁爆雷,多少例家破人亡的极端报道,更不免弄得大家心乱如麻,悲从中来。

 

这个时候,让人信服的清醒分析和切实对策,实在是太重要了,也委实是太需要、太紧要了!

 

许教授的演讲,照公号小编的说法,叫作“最接地气”。但我同时还要说,也是“最接天线”——不是一味拍马奉迎的“接天线”,而是做到“天地合一”的“接天线”。

 

毕竟是独立经济学家,自有他的一套体系和说辞。乃至讲到他本人拥护中央决策的“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我的学生讽刺我说:教授,很少见你和政府保持一致。”结果他“口出狂言”:“我说不是我和政府保持一致,是政府和我保持一致。”

 

学问做到这个份上,也不免让人“呵呵”了。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回到他所讲内容的正题上来。他在30多页1.6万多字的摘要文稿中,首先从中国开始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长期变化”说起,这里就隐含了一系列问题发生的根源——时代变了,再套“用工业化时代的这种思路搞经济,那是要犯错误的”。没有“顺势应时”的“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果然就是一连串的被动和出错,包括产能过剩新形势下的宏观政策失灵和企业经营困难。

 

怎么解决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政府而言,是“国退民进、政退市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自身,决不要越俎代庖、赤膊上阵,只是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及时提供外部环境和政策的有效供给。许教授在演讲候场时,大约是看到了之前的PPT课件了,“那四个大圆圈,前面叫做政府融资,后边叫政府指导,然后再叫政府什么、政府什么,四个大圈,上面全是政府、政府、政府、政府,有没有搞错?科技创新,政府不是在市场中直接操作。科技创新是要政府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他自己下场操作,到最后又像08年4万亿一样弄一堆的坏账,弄一堆的骗补,这个教训我们还不够吗,今天还要再来一遍吗?”

 

对企业而言,则是扎扎实实的“弃旧图新”、“除旧布新”,也就是坚持走创新“华山一条路”。短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靠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就是两大关系,第一大关系是政府关系,能拿到土地;第二大关系是金融机构的关系,能拿到资金。两个关系处理好了,企业就可以发展”)脱颖而出,做大做强。但到了产能过剩时代,光靠这个能力就不够了(“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限制,现在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创新能力,而不是资源整合能力),而是要靠新技术、新应用支撑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去开创新市场,获取新收益。企业的创新还需金融的创新相配套,譬如风投、PE,等等。

 

对于总体经济形势,他认为国内的“去杠杆”和国际(中美)的“贸易战”,是中国经济中期的“两大变数”。“宏观层面上充满了变数,企业和国家的经济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他深入观察到微观层面上时,他“确实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这些新的变化使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是具有一定信心的,是审慎乐观。”

 

这一点,正是我特别点赞他这次演讲的地方。国人有时流于浮躁,似乎缺乏定力:形势一“好”,就头脑发热、忘乎所以,甚至是“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晋书·阮籍传》)”。形势一“糟”,就不堪一击,万念俱灰,甚至是“天下纷然,怨声满道(《后汉书·李固传》)。”多多少少,我看还是没有什么自信。倒是许教授这样的“偏执个性”,还蛮有自己的主心骨。

 

面对台下的听众,总要回应其关切。所以在演讲最后部分,许教授针对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分别支招。对于企业:一是推动和参与行业重组,当然也间接认同了“凤凰行动”。二是推动和参与消费升级,当然也间接呼应了服务经济替代制造经济为重的发展大势。三是推动和参与技术升级,其中既包括自主研发新技术,也包括善于用好现技术。当然,为了佐证建议的可行性,许教授还信手拈来了三个企业创新的实例。对于金融投资机构,他的建议简明扼要、直抵要害:“谁有创新能力我就投谁,规模大小无所谓!”

 

现如今专家不少,有很多专家言不由衷、“信嘴胡诌(《红楼梦》”,也有被人讥为“砖家”的。更有网文将某几人“拔高”为“祸国殃民”的骗子,这也似乎太“抬举”了他们。人民网最近连发三评,痛批“浮夸自大文风”。其实,多给一些“实打实”的真知灼见留点版面,那些狗屁不通、哗众取宠的货色,自然也就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

 

  ——成稿于2018年7月22日

 

景文章:

许小年:多变环境中的不变之道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