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针对一个时期以来,舆论场上发出的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以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民营企业遇到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党的国家领导人相继发声,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撑腰打气鼓劲。习总书记不但在视察东北时,就对发展民营经济作出了正面表态。1020日,总书记又在给民营企业家的回信中明确指出:“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随后在111日,中央召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习总书记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讲话不但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坚定重申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一路走来从未改变的立场、态度和政策,还深入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6大政策举措,最后,也对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通篇讲话铿锵有力、振聋发聩;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尤其是“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断语,既有如洪钟大吕、定海神针,又好比春风化雨、宽人暖心,在当前经济“稳中有变”的新态势下,极大地明晰了前进的方向,极大地稳定了人们的预期。

 

 

 

 

 

市场化改革大潮下的浙商之路

 

 

浙商曾是中国最古老的商帮之一,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崛起、名闻遐迩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大商帮。讲到浙商,我觉得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不能忽视,或者说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没有市场化的改革,就没新时期浙商的再度辉煌。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意思是说树上的鸟巢被倾覆,难道还能保全其中的鸟蛋。拿到历史的场景中来观察,也就是说宏观的时代大背景不在了,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小人物,也就会慢慢偃旗息鼓、销声匿迹。

尽管当下在经济的方方面面,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那和新中国刚建立时的百废待举、和三年自然灾害时的吃不饱肚子,和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相比,现在的困难不过是“小菜一碟”,问题都还是好解决的。关键是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在大的方向上不能发生摇摆,更不能出现倒退。最近,吴小平的私营经济“离场论”搅动舆论场,不少人都觉得闻出了一种别样的味道。中央对当前“稳中有变”的新态势一气讲了六个“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稳预期”。“离场论”一露头,我就在微信上发了两个段子。一谓“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二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跳梁小丑’唯恐天下不乱!”

经济学里的“预期”,其实就是社会学里的“人心”。为此,我在814日参加《浙商智库》的一次闭门会时,发言时专门讲了一个坚定市场化改革信仰的问题。822日我在朋友圈转发我的这篇公号文章时,前面加了这样一句话:“上升到‘信仰’的层面来说事,看来是有一点点‘捉急’啊……”。那时,这位小平同志的言论还没有出笼。

改革开放“弹指一挥间”,已经整整40年了。什么是改革开放?如果用最简洁的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市场化。当然,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臻于至善的过程:初级的市场化,要进到高级的市场化;浅表的市场化,要进到深层的市场化;传统的市场化,要进到现代的市场化;特别是经济基础的市场化,还要进到上层建筑的民主化。但是,如果连市场化的基本取向都动摇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提升和进步呢?

 有人说,搞市场化主要是解决效率的问题,但现在应该更多关注公平的问题。公平和效率当然要兼顾,但是否强调了市场化就妨碍了公平呢?我觉得恰恰相反,市场化不仅仅只是提高了效率,还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公平。

 真正的市场化,要夯实三块基石。首先是产权,产权要明晰,要保护。我们的效率提高是从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开始的,但这只是体现在按劳分配、劳动创收这个层面。但更高的效率,是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创造出来的。如果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不按“谁投资,谁占有、谁处分、谁得益”的原则来行事,那按资分配、财产创收这个层面就无从谈起了。

 中央去年为什么要专门出台一个《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最高法今年年初为什么要专门出台一个《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道理就在于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其次是信用,信用要坚守,要敬畏。市场经济通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真正的市场经济,是诚实守信的经济,是公平交易的经济,而不会是坑蒙拐骗的经济,是强买强卖的经济。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更多的还带有道德约束的意味,或谓“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和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文化和商业道德,还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老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莫知,除非己莫为”,这些都是很好的道德说教。但因为“占便宜”得利多多,而被“逮个正着”的几率很低,因此人们往往还是会“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过去信息数字技术不发达,应用更少得可怜,所以靠单纯说教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在当下这种“人人”、“事事”、“时时被记录”的信息社会条件下,再这样“浑水摸鱼”,恐怕就行不通了。网传的中国留法女孩因“逃票”记录而择业屡屡受阻的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最后是法治,法治要健全,要践行。早就有人说过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吴敬琏老先生的主张,就是反对权贵资本主义,实行法治市场经济。他特别痛恨的,就是所谓的“权力搅买卖”。这次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他又强调了他的一贯主张:“我认为40年来的主要教训,就是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整个改革开放40年,曾出现过几次“权钱勾结、一夜暴富”的闹剧,我们党和国家也曾多次出手,给予严厉打击。一直到十八大以后持续到今天的反腐风暴,人们都还记忆犹新、津津乐道。当然,这一切最终还要走到“制度反腐”、“依法反腐”的轨道上来,这才能长治久安。

 传统的市场经济是“熟人经济”,因此生意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做。要扩大交易规模,要提高交易效率,就得发展“陌生人交易”。不管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都可以做生意,而且能做到“公平交易”。这就需要有一套做生意的“规矩”,需要有配套的防风险的机制和办法,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维护市场交易规范和秩序的经济法体系。法治的意思,既包括法制健全,也包括治理有效。

 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并不平坦(对此吴老先生在论坛演讲中有详尽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转换时期,还一度陷入了迷茫和摇摆。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就 “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一声“断喝”,人们总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全党也在十四大上达成了改革的目标模式,这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总是讲市场化才是改革开放的精髓,是改革开放的方向,它应当成为我们的信仰。党的全深改《决定》特意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为“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特意将连结“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个作用中的“和”,调整为“逗号”,都表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市场化取向。

 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回避。“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想回避也没用。但毛病究竟出在哪里,记账时要“拎得清”。如果是记在市场化的账上,那我们可以换块地皮再重建秩序,回到计划经济去。但如果市记在市场化的“半拉子工程”上,那我们还得抓紧把屋顶给盖上去啊!没有屋顶的房子怎么能遮风挡雨,又怎么能安居乐业啊!

很久以前,就说起过中国的改革处在新的十字路口,有两种选择,我们到底要往哪里去?我也曾大声疾呼,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市场化改革深化到位,终成正果。所谓不走斜路,不走老路,那正路和新路又是什么路呢?其实就是小平同志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的改革开放之路,就是26年前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党的十四大敲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浙商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也是市场化改革的急先锋,衷心祝愿浙商在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大潮中,挟过往市场化异军突起之长风,再开未来现代化凤凰涅槃之新局!

——本文系作者2018927日在《浙商改革开放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