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一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我们要靠以民营经济为标识的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二是在生产力方面,我们要靠以新实体经济为标识的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增值应用。

 

 

浙江“十四五”发展面临的

主要问题和突破思路

 

 

 

本文系作者在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省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浙江“十四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突破思路》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按照名单顺序,我先来作个发言。

围绕着会议确定的研讨主题,我谈四层意思。

首先,是关于形势背景的分析政治上,我国已然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进程上,从全面建成小康,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方式上,从高速度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长周期放眼国际,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对我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将要发生的金融战,其实是全面的围堵、打压和遏制,并且呈长期化、常态化。国际经贸秩序、地缘政治甚至是外交、军事格局,都发生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尽管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曾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提及“钱、人和心”三个“留不住”,以及“心口不一、知行脱节”的“当前最大危险”,但我仍然认为,我们还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直到今天,亦然如此。但这机遇期,不是像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时那样,好像前面是一马平川、大路朝天,都现成的摆在那儿,只管“一心一意朝前奔”就是了。现在所谓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要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艰难时刻”,如何做出自己的理性把握和清醒选择。做对了,战略机遇期就是您的了,但错了的话,以后也就两说了。

其次,是关于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我想转换一个视角,从几个“力”的角度来做一个粗浅的分析。第一,活力活力如何?主要是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究竟如何?是高了还是低了,是不是有很多人还是在犹豫、彷徨和观望?第二,耐力耐力如何?主要是在外部压力不断加大,内部问题加速积累的情况下,尽管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很强的韧性,但是能不能始终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把我们的经济体开成一家“百年老店”,这恐怕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第三,竞争力竞争力如何?过去靠低成本,低价格横扫世界,今后可是要靠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去打拼天下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底有否到位,又能何时能够真正到位?是口号性的到位,还是实质性的到位?很显然,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说的已经差不多“穷尽”了真理,但做的呢,却实在差距太大、不敢恭维。第四,凝聚力凝聚力如何?经济发展说到底,其实是人参与的创业、创新和创富活动,那么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是有思想、有价值观取向的。人的凝聚力如何?人文重建是一个方面,但现在人心方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还在于如何形成对新一轮改革的共识。中国近4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改革到哪里,发展就会到哪里。未来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还会告诉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到哪里,现代化高质量的发展也会到哪里。关于改革的共识,市场化能不能成为我们的一种方向,甚至是一种信仰?在市场化所能包容的生产力尚未充分释放出来之前,我们是不是要坚定不移地把行至中途的“半拉子”市场化改革坚持到底?我们要深度参与全球化,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这两化,是不是应该把它们理解为就是“国际范围内的市场化”?

再次,是呼应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省域经济未来展望我们对中长期发展的谋划,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记得我从李强省长主政时开始,就向他“忽悠”这样一幅美好愿景:未来30年浙江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将会是什么?”大家现在也可以闭上眼睛,静心想一想:浙江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七山一水二分田”,30年过后,会不会在沿海和城市,将主要是以网络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而在山区和乡村,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生态旅居业和生态加工业(特指不是那种“供应大进、销售大出,用工多为外地农民工”的规模制造业)为表征的生态经济?当然,作为人参与其中的价值创造和分享活动,整个经济“就其本质而言”,还应当成为以“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文经济(套用马克思“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句法)。这三大主体经济形态,正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的,对新世纪以来信息化(数字化)、生态化(绿色化)和人文化(人本化)三大人类社会发展新趋势顺势而为的必然结果。

最后,是关于突破思路的梳理和选择我们再回到主题上来那眼下的“十四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选择的突破思路又是什么呢?接着的话,我可以讲以所有制和竞争“两个中性”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可以讲以农地改革为突破口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还可以讲以借鉴当年“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模式为指向的,主要针对知识分子、人力资本的分配制度改革。我甚至还可以讲以人文创新(解放思想)为先导的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可以讲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市场主体改革,还可以讲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但限于时间,我就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论及生产方式所包括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两个层面,重复一下我近来常与大家分享的两个涉及根本走向的结论性观点:一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我们要靠以民营经济为标识的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二是在生产力方面,我们要靠以新实体经济为标识的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增值应用。何谓新实体经济?其实就是对传统经济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换头术、洗脑术,或谓从‘人脑+经验’提升至‘电脑+算法’)”的新经济;就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求去努力并且融合到位的实体经济。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成稿于2019年7月30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90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