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在建设信用监管体系中,数据生成的真实性、分析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开奖惩的有效性,最后都要体现在能不能有效地引导市场主体按照诚实守信、规范运作的路子往前走,能则成功,反之失败。注重理顺业务管理和信用管理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割裂,或是简单的以此代彼;同时处理好全面和管用之间的关系,防止繁琐哲学。
——此为作者在省级部门行业信用监管观摩会上所作的专家点评
 
 
 
 

 

  【正文】很荣幸作为一位老信用人,跟大家作个交流。接到与会点评的这个任务,我特意请省信用中心,帮我梳理了一下过往参与浙江信用建设的“大事记”:从经济信息中心启动这项业务开始;自2002年7月信用中心单列,一直到2007年1月,我出任第一个省信用办主任;2002年6月间,曾为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时任省长柴松岳,现场演示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2005年5月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汇报作为行政法规的《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相关的内容,居然足足打了四页纸。看来我自称“老信用人”,也还算是名副其实。
 
 
  刚才听了5个省级部门的交流发言,我想用“六个都”来总结我的感受。第一个“都”,是内容都很丰富,包括了制度建设、系统开发、信息归集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第二个“都”,是都经历了启动、试点、实施等环节,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第三个“都”,是都经历了领导重视、改革先行、专班推进、由点到面的这样一个过程;第四个“都”,是都做了大量工作;第五个“都”,是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第六个“都”,是都为推进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的构建工作,给面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借此机会,我想讲三点意见。
 
  1、要进一步把强化信用监管,放到打造现代政府的背景下深化再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政府治理理念,要求“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袁家军省长主政浙江后,提出政府数字化转型,最后落脚点是建设现代政府。作为一省之长,他的这个指导思想一直就很明确,而且在每一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都在不断推动深化这个认识,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和新的做法。
 
  刚才交流演示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际上就是政府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政府第5次全体会议的精神,来看待这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站位要更高,意识要更新。袁省长讲话稿中有一段是黑体字,我在这里引用一下:“我理解打造现代政府是政府立足于更好为人民服务,按照整体、智治的理念,统筹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对施政理念、机制、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这其实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原来我们管市场、管企业、管自然人、管社会事务的一套办法,在现代政府这么一个总目标下,很多内容和方法都要改变了。刚才我看所有演示,都体现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和要求——“推动政府职责明确、依法行政、协同高效,提升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袁省长在讲话中强调的现代政府,概括地讲就是四个词八个字:先是“整体、智治”。“整体”就是淡化独立的部门利益,强调部门只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完成的职能只是政府整体职能的一个分解。“打造整体政府,就是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智治”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手段进行高效社会治理。实际上,政府的整体形象,恰好是通过一整套数字化转型以后的有效运作体现出来的,而不是像原来那样的部门分割、各搞一套。
 
  另外两个词是理念,“唯实惟先”。陈云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唯实”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惟先”就是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我希望能把基于信用的行业监管工作,放到打造现代政府这一总目标下去看待,从政府数字化转型这一角度去推进,从中把握我们工作的站位和意义。
 
 
  2、在建设信用监管体系中,要切实关注“三性两倾向”的问题。第一个“性”,是数据生成的真实性。我们国家历来对数据管理高度重视,但我们过去有很多数据,来源于层层上报,结果就出现层层作假的现象。我比较强调数据生成的客观性、采集的自动性,像使用探头、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生成的条形码,这些都是在事物运行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数据,比较靠谱。我建议要尽可能减少人工填报,尤其要力戒人为的干预。
 
  第二个“性”,是分析评价的科学性。在设计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怎样提高科学性?是个很大的问题。一刀切、推平头的数据,反映不出最要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建信用的信息化网络平台,花了这么多的钱,用了这么多的精力,最后一定要落在“管用”上。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数据有水分,分析还要“穿靴戴帽”,很难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第三个“性”,是公开奖惩的有效性。收集了一大堆信用数据,关键是要做好信用评价,并且把评价结果最广泛地应用起来。一用,人就老实了。就是要让那些不守诚信的人,在这套奖惩体系下不敢不讲信用。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我们信用监管的照妖镜,随时可以把它公开了,并按规定去对其进行奖惩。
 
  注意防止两个什么倾向?一是防止用信用管理简单替代正常的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和信用管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替代。行业信用评价基于业务管理,但业务管理有很多内容,和信用管理作为特定内容和对象的管理又有所不同。你如果把这个关系想明白了,处理好了,就可以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不然的话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业务管理建一套,信用管理又把业务管理的一套数据搬过来再建一套,叠床架屋,效率很低。
 
  二是防止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信用管理要注重突出重点、要管用。我们现在一讲就是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全业务,但全来全去的最后结果,是很长时间不见实效,老百姓的获得感不强。所以我们要找管用的,来选准突破口。一点一滴进步,积小胜为大胜。
 
  总之,数据生成的真实性、分析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开奖惩的有效性,最后都要体现在能不能有效地引导市场主体按照诚实守信、规范运作的路子往前走,能则成功,反之失败。注重理顺业务管理和信用管理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割裂,或是简单的以此代彼;同时处理好全面和管用之间的关系,防止繁琐哲学。
 
 
  3、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监管中的人文创新。我从世纪之交就开始说,中国的未来发展有三个新的大趋势:一是数字化或者叫智能化,二是生态化或者叫绿色化,三是人文化或者叫人本化。省里推出的未来社区的三维价值导向,就是“智能化、生态化、人本化。”袁省长在省政府第5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最后还特别强调了要打造“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文化。这是因为“事在人为”,而人又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价值观追求的。因此省长说文化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打造现代政府,需要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政府团队文化。
 
  我们这一套行业信用监管的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以前的政府管理是重在前道审批,一批了事,而过程的监管就放任自流了。但现在的治理是政府立规矩,人大立法,然后依靠广大市场主体的依法依规自律。法无禁止即可行,但同时事中事后要同步加强信用监管,触犯了法规就要“拿你是问”。以市场主体自律管理为前提、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是政府监管体系的重大创新。这种新型的行业信用监管体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也是和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文化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4月24日下午于望湖宾馆3楼四季厅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