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欣闻浙江联众集团余学兵总的新作已然正式出版,那我在疫情初起时划拉的那篇号称的“序言”,此时或许也可以对外“发布”了……
——2020年9月5日于黔东南游程中
 
 

 

  【正文】新冠疫情肆虐,在家“闭关自守”。在这个非常时刻,我收到了友人学兵贤弟的一本书稿。他说叨扰我一下,多少为他写几句话,做个序,以为老朋友对他事业的一点支持。 
 
  轮到我,倒有点受宠若惊了。
 
  我和联众集团董事长余学兵的交情,不像顾益康那些老领导和朱子一那些“把兄弟”,和联众事业风雨相随十多年,是真正的大功臣,请他们作序委实再恰当不过了。而我和余总的相识相熟,则全是缘于面谈后思想上的沟通和志趣上相投。
 
  2017年11月,联众集团举办一年一度的发展论坛,邀我去做个演讲。之前我在北大荒插队的同学于小平,曾向我提起余总和他的联众事业,当时听了就很感兴趣。由于他的实践,和我一向跟踪的城市化研究颇有渊源,我答应出席,并做了一个《乡村振兴和休闲旅居》的发言。在我来看,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也好,之前的建设新农村也罢,根本问题在于怎么样才让农民“生活富裕”,而达成美好愿望的根本路径,又在于怎么样才能让农村的“产业兴旺”。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于广大山区和乡村(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而言,就是要发展以四大业态为表征的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居业+生态加工业(与“供销”和“劳力”大进大出的规模制造业正好相反)+生态知创业(文化、传媒,知识、智慧等依托发达数字信息网络进行生产的内容产业)。
 
  但是,产业发展不可能停留在空中楼阁。一旦要落地生根发芽,就要解决一个农村土地使用的问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铁板一块”的僵化农地模式,在所有人摇头叹气、一筹莫展的时候,余总的“九思模式”横空出世了。他的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已经锈蚀几十年的中国农地之锁,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
 
 
  在解读从城仙居、欢庭到下南山,联众这一路走来的所有模式迭代创新中,我认为余总最“伟大”的,是牢牢抓住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经营这个“牛鼻子”。乡村想要振兴,无非是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两大问题。人往哪里去?出路在于城市化。占农村大多数的人口,终究会随着这一洪流进城、落户、转化为城市市民。那留在农村的小部分人呢?会在这一大背景下,分化(转型)为新农人(农业工人或农场主)、“二地主(耕地承包权人、集体建设用地出租权人、宅基地资格权人)”,其他的或就是农村二、三产业或融合产业的就业者或经营者(农副产品加工业工人、农家乐和民宿的服务员或“小老板”)了。
 
  至于“钱从哪里来”,除了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就业收入以外,最核心的是要增加农民变身为“二地主(如前所述)”的财产性收入。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国家对种粮大户、专业农户和农场主的扶持,已经把生态农业的业态问题给解决了。但农村的生态旅居业、加工业和知创业呢?因为涉及到农村的房地产权的流转及活化,结果在貌似有理的各项法律规定面前都被“卡死”了。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变法?就是因为这种“活人让尿给憋死”的僵化模式太多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的美好愿景,靠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福利分房,只能是乌托邦的空想。而如今城里人不止一套的私人住宅,这戏码又是怎么样才变出来的?还不就是国家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推出的“房改”嘛!“万丈高楼平地起”,房改的基础是土改,是《宪法》规定的、属于全民所有的公有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活化使用!”
 
  但同样的道理,想要扩展到了农村、农地上,就被“三农特殊论”挡驾,行不通了,而且弄不好还要犯错、违法。偏偏遇到我的这位小老弟不信邪,硬生生地从僵化模式的缝隙中,杀出了一条市场化振兴乡村的“血路”来。一个创新模式,一个百年基业,不能建立在沙滩上。这条“血而后生”之路,恰恰是联众模式的底气所在和理论根基。
 
 
  此次论坛过后,我成了联众模式的关注者和研究者。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如果不是在论坛上发声,便是在公号上提笔。期间因为抱团养老和老年智谷的事,余总还亲自陪同去看了一些样版和选址。由此更在这些近距离的接触中,了解了余总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忧和所作所为。我反复思考,联众为什么“总被模仿却永远无法超越”?除了上述抓住了根本,且“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外,他的行事作派,还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大成功要素
 
  就“取势”而言,余总和他的联众事业,总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并与党和国家一系列的大政方针相适应。无论是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这些近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趋势,还是数智化、生态化、人文化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的新趋势,包括“大健康+老龄化”这些他所投身的行业发展趋势,他都做到了然于心,成竹在胸。联众成立十六年来,有多少同行者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但他们仍生气勃勃,还欣欣向荣,正是因为他们因应了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全民健康的大潮流、银发经济和乡村休闲度假及康养的大产业……
 
 
  就“明道”而言,余总和他的联众事业,总坚持了两条原则:一条是“市场+创新”;一条是“情怀+公益”。做企业,总是要面向市场经营的。余总作为山沟里走出来的农村孩子,有醇厚深沉的土地情结,有朴实憨厚的待人之道,这本不足怪。但他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那就是他参禅悟道的造化了。我曾专门就联众模式写过一篇文章,结束语是这样一段话:“从乡村资源运营到农地改革深化,其中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并起到乡村资源优化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正是’三权(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活化运营‘的市场化。我们需要市场化的‘乡村振兴’!”
 
  市场千变万化,经营持续创新,这才是激烈竞争中的王道。所谓市场竞争,无非是“十六字诀”:“人无我有,人有我廉(低价),人廉我优(优质),人优我新”。说到底,还是要靠生生不息的持续创新。读完余总这本类似于自传体的《创业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与时俱进”的心路历程:无时不刻,他在“冷眼向洋看世界”,绝不被前进路上任何一个胜利遮住望眼;曾几何时,他又“热风吹雨洒江天”,把顺势而为的创新模式向世人推出,走向下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全新起点。
 
  商场即战场,企业家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是要纵横捭阖、杀伐决断的。但企业家又不是杀红了眼的战争狂人,只知道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中国式的儒商是有理想、有情怀的。想要农民富,想要老人福;想要农村美,想要老年乐,这就是余总的日思夜虑、梦寐以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为农民和老人谋福利的过程中“赚钱”,以盈利为基础把钱再洒向乡村振兴和老年康养事业,这就是联众的“道法自然”、“替天行道”!
 
 
  就“优术”而言,余总和他的联众事业,是把“人、钱、地”三位一体,通盘运筹,无中生有、小中见大,最后做到顺风顺水,财源广进的。农地是公有的吧?咱不去碰那个所有制的“地雷”。咱学着城里人的套路,把个使用权剥离出来,让它在市场化经营中活化、生利、变现。地活了,房就可以活;房活了,业(特别是余总干的乡村休闲度假康养产业)就可以活;而业活了,投资、运行的钱和就业、经营的人,也都活了。人聚人、钱生钱,20万人之众的“铁粉”客户群体,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项目载体和生意伙伴,联众果如其名号所谓:“联合众人”,做成了“众人之事”。
 
  企业家是善借市场之力、精巧配置资源,从而兴业致富的能人和高人。余总就是我理解和看重的名副其实的企业家。繁多的数据早已证明,联众是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的排头兵、领头雁。但余总仍不满足,他还要做好包括乡村文旅及康养在内的“投资、运营、规划(设计)、培训、营销、互联网”六大服务平台。做好“雁首型”企业已属不易,足可成为“行业教父”了;而做好“平台型”企业则更是要仰望星空,可以成为满世界的“模式输出者”了!
 
  根本点的明晰和坚定,以及“势、道、术”的浑然一体、无出其右,大概就是我对文题——“联众为什么总被模仿而永远无法超越”的一个回答吧!
 
  初读而已,略有所悟,是为序。
                       
《大风起兮见故乡》序言
——联众为什么总被模仿却永远无法超越?
2020年2月22日成稿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