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9月10日,在浙江省委党校202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省委书记袁家军提出,准确把握浙江的阶段性特征要认真思考和回答10大新课题。就此,《浙江日报》陆续推出了“十大课题三人谈”的大型融媒体访谈报道。
  9月18日晚,我作为省咨询委的学术委副主任,应邀出席了第2期的对话讨论。本期的主题是:世界进入变革期后,浙江如何开好顶风船,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同时出席的,还有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三花控股集团总裁张亚波。
  以下为我参加访谈节目事先准备的文案。但显然,一旦上了镜头,表达会大不一样;而最后呈现于观众面前的,会更不一样……
 
 

 

 
  【正文】“十大课题三人谈”第二期对刘亭访谈录
 
 
  问题一:新发展格局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经济最热的一个热词。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对此,想请您分享一下您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刘亭:各级领导对此多有阐述,媒体和专家也多有解读,在此谈点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我的理解,对“新发展格局”主要是把握好两句话:一句是“自主为要”,另一句是“循环为重”。
 
  什么叫“自主为要”?就是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好自主发展之路。怎么理解“自主”这个词,可以借助我们过往常说的一句老话。譬如历来我们在讲到科技创新时,总是要强调“自主创新”。虽然我们经常这样说,却并没有很好得到落实。当下我们面对美国以芯片、软件等“卡脖子”技术对我开展的科技战中,就会显得比较被动。其中一大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正确地领会“自主创新”的要害。什么叫“自主创新”?也就是在践行持续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现成的东西能拿来,我们当然要“拿来主义”。但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创新如此,发展亦如此。上世纪80年代王建先生提出国际大循环战略被中央采纳以后,包括世纪之交我国经无数轮双边和多边谈判成功加入WTO,都曾对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和商品贸易大国,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但随着国际经济政治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在中美战略竞争白热化、长期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审时度势、顺势应时,把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战略,提到发展的重大决策日程上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人类社会发展大背景、主潮流下,内循环和外循环我们是“一个都不能少”。但什么才是我们力量的基点呢,什么才是双循环中的主导性因素呢,理所应当是已然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内循环。所谓的内循环“主体”论,就是体现了新变局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自主发展”道路的精髓和真谛。
 
  那什么又叫“循环为重”呢?就是我们在关注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促进的同时,要对畅通经济循环特别是促进整体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给予更多、更高的关注。在目前对双循环新格局的权威表述中,又是国内大循环,又是内外双循环,“循环”和“国内”一样,都是出现了两次的词汇,也是最简化表述“双循环”中最多的两个字。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然很大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只有美国的九分之一,现在每年创造的GDP已达百万亿元,是美国的九分之六,也就是三分之二了。今后若干年,我们还有望成为经济总量第一的大国,但无可讳言,我们一时还难以成为强国。这是因为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特别是由于经济循环不畅,造成国民经济宏观和微观的效益都不是太理想。
 
  下一步按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我国要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要谋求高质量的新发展,就要从总体上推进我国的经济进入创新循环、绿色循环、高效循环、安全循环、良性循环的轨道。还有,为什么总书记强调双循环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这是因为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是为了破除影响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双循环把改革、开放、发展都有机融合、统一起来了,因而是我国“十四五”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们需要全力拓展的新发展格局。
 
 
  问题二:省委袁家军书记提出的十大课题中的第二个题目是,世界进入变革期后,浙江如何开好顶风船,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对此您如何解读?对如何打造又有什么建议?
 
 
  刘亭:我仅从务虚的角度谈三点粗浅的看法,后面盛厅长和张总还会有更接地气的解读。
 
  一是“率先”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对浙江发展的一贯要求和浙江的努力践行。譬如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就明确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要求。我省自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也相继提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包括当下两个“高水平”的要求。能够“率先”是因为我省抓住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率先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于上世纪末进入全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第一梯队,处于全国发展的第一方阵。加之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我省的整体发展做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且勇立潮头、不断进取,今后更将承担起“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历史使命。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对长三角提出了率先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浙江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金南翼,在新变局下开好顶风船,做到“率先”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二是战略节点和战略枢纽,都是从浙江发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提出的,也是我们努力进取的目标定位。浙江虽然自然性物质资源缺乏,人均资源丰度全国倒数第三,但是浙江依靠老百姓的刻苦耐劳和心灵手巧,特别是先发的商品经济意识和企业家奋力拼搏的“四千”精神,造就了全国最发达的专业市场体系和市场拓展能力,在全国的经济循环中长袖善舞、举足轻重。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浙江不但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大显神通,而且也是全国进出口总额(2019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增长8.1%,增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9.8%)仅次于广东、江苏、上海之后居全国第四(单论出口是全国第三)的外贸大省。前店后厂,工贸结合,浙江又是全国排名第四的制造业大省。浙江藏富于民,城乡居民收入连续19年和35年雄踞全国各省区之首,也是国内消费大省。加之宁波舟山港世界第一(11.2亿吨)的货物和世界第三(2753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和密如蛛网、四通八达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无论是从产销还是供需包括流通哪方面来看,都是国内大循环和内外双循环中比较畅通、也是处于重要节点和综合枢纽的省份。当然,袁家军书记提出率先打造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和战略枢纽,那是着眼于全球、也是我们下一步更高的目标追求,但浙江目前是完全有这个基础和实力条件的。
 
  三是节点和枢纽要具备“战略性”的功能定位,需要从数智化转型和发展的角度“四两拨千斤”。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循环的节点很多、枢纽不少,但地位重要、作用巨大的是那些战略节点、战略枢纽。如何确立战略地位,发挥战略作用,我的一个想法是“千年功夫在诗外,反弹琵琶是高手”。也就是人类社会在进入到信息社会以后,数据是仅次于人本身的最活跃、渗透性和带动力最强大的要素资源,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扬浙江数智经济的先发优势,把发展数智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以数据流牵动和整合人流、物流,资金流和多要素流,优化资源配置,畅通经济循环,赢取战略主动。最后的结果我们会看到,谁能率先打造出高水平、高能级、高影响力的数据节点和数字枢纽,谁就最有希望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和战略枢纽。
 
 
  问题三:您对“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亭:首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我国家个由来已久的提法,见诸于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文献。那么,在倡导新发展格局的情况下,中央又是什么态度呢?对此总书记在今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作了阐述,他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要注意克服过往“内外两张皮”,以及过多倚重和仰赖国际市场、国外资源的偏向。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这既是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以当时蓬勃兴起的制造业产能,单凭有限的国内消费需求,是无法化解产能过剩困局的。但由于当时大规模地进入了国际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国内积压国际旺,一下子就把全国的经济循环给打通了。我们不但实现了产销大体平衡,还取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了外汇储备。数亿农民工进城就业,显著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市民化进程。但是,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们靠大量耗费资源、污染环境、使用廉价劳动力从事低端制造和出口的路子,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个大国经济,主要不是靠内需消费市场,不能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发展将会是非常脆弱的,一定意义上也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在我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到4亿人口的时候,通过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提质增效发展以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任务,就非常紧迫了。无论中国怎么发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还是要互联互通的,都还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但其中的基点和主导,也势必会与时俱进地发生一些重心的转变,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把握这个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的。
 
  最后,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过程中,要努力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举个例子,譬如我们一股脑儿地上钢产量,规模搞到了12亿吨,而国内顶多只能用5亿吨,一半甚至一多半都要出口,这就会成了一个问题。一般性的金属冶炼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国外市场还要对我们反倾销,而铁矿石等资源出口国又乘机抬高价格,我们多方不讨好。而国内急需的合金钢等,我们又生产不了,需要大量进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任务就是要去掉这些过大的产能,轻装上阵,以利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到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上,这就会整体拉升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准,量虽减而价不跌,结果利润更丰厚。
 
  再譬如,为什么很多企业愿意做国际市场,不愿意做国内市场?那时因为国际市场就一般而言比较规范,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强买强卖、拖欠赖账等现象相对较少,交易关系也比较简单透明。在如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形势下,那我们就要下决心深化市场化改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政分割,促进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或如像中央《关于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所指出的,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总之,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在新发展格局下也是要继续坚持的。但是今后我们要在“两个更好”即“更好联通”、“更好利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纵横捭阖、回旋自如”。
 
2020年9月18日下午
于浙江日报全媒体演播室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