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我把对新发展格局的体会归结为八个字:一是“自主为要”,二是“循环为重”。“自主为要”是指新格局要害在于提高发展的自主性。“循环为重”是指新格局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整体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信息化(生产力)×全球化(生产关系)=新经济(生产方式)。”2000年:《新经济时代中国传统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整体数智经济分为两大块。一大块是“单纯信息产业”,或特指“数字产业化”的“狭义数智经济”。它具体包括四小块:一是信息科技研发;二是信息装备产品制造;三是信息基础设施投建运维;四是信息内容生产。
  还有另外一大块是“复合信息产业”,或特指“产业数字化”的“应用数智经济”。一言以蔽之,就是数智信息及数智信息科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内广泛而深刻的“赋能和增值应用”。
  “数字产业化”是小头,顶多占到20%~30%;而“产业数字化”是大头,轻松占到70%~80%。两者合起来的“百分百 ”,或许才是我们今后整体性数智经济的全貌。
  制造业“三化归一”的转型升级之路,一是服务化,二是数智化,三是有机化,也即重组产业生态圈。
  基于“人脑和经验”的人类,毫无悬念地输给了基于“电脑和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算法”的人工智能。创新已成为发展不容置疑的生命线,企业和企业家如此,国家和民族如此,人类和机器人(人工智能)也是如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胜利将永远属于永续创新的“新新人类”!(2017年:《知识的本质和“新新人类”》)
 
 
  【正文】接着我们交流的第二个话题就是产业生态圈,这也算是紧扣论坛主题的“命题作文。”
  先从产业链开始说起,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作出的重要部署。8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然后我们再简单聊一下新发展格局。有人说五中全会的精髓是“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其中新发展格局的完整表述是:“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9月18日,我应邀在浙报融媒体的电视访谈节目上作了一个解读,我把对新发展格局的体会归结为八个字:一是“自主为要”,二是“循环为重”。
   “自主为要”是指新格局要害在于提高发展的自主性。就像多少年来我们讲自主创新,说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协同创新等一大堆,但却没有把科技的“自立、自强”给突出出来。我理解自主创新的要害,就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抓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轻易被人家一剑封喉。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那么穷,但是为什么要勒紧裤带搞“两弹一星”呢?因为如果您没有自己的核武器,你这个大国的崛起最起码的和平条件是不具备的,所以就得搞。这就是战略格局、安全底线,不能让别人打七寸、卡脖子。现在的芯片和软件也是一样,其实我们的起步并不算晚。但关键是打打停停、拿拿放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全力以赴、一以贯之。而60年代那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战略上看透了这件事,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毫不动摇、锲而不舍,那可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结果就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循环为重”是指新格局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整体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小了,但质量和效益并不太高。为什么?因为循环不畅。良性循环是硬道理,就像老祖宗说的“流动生财”。新格局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中国整体经济纳入创新循环、高效循环、绿色循环、安全循环,一句话良性循环的轨道。谋求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畅通国内的大循环,也离不开畅通国内国际的双循环。 
 
 
  五中全会《建议》中的第15条,专门阐述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记得之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有意思相近的一个表述,叫作“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对我们传统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提出了一个加快数字化改造和转型的要求。
  但如果我还要追问一句,“深度融合”做到位以后新形成的经济形态叫什么?难道不就是我们成天挂在嘴上的“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吗?不就是一种“新实体经济”吗?其实它原本和现在,都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实体产品的实体经济。但因为管控整个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脑袋”,不仅仅是原来的“人脑+经验”,而是融合进了今天的“电脑+算法”,于是就“凤凰涅槃”,蝶变为一种“新物种”了。这就是所谓的“新实体经济”——一种数字信息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位后出来的产物。 
  我早就说过,数字信息技术是一种高度泛在化、深度渗透性的技术,就像“水银泻地”,那是“无孔不入”的。和商品零售融合,成了“电子商务”;和交通运输融合,成了“现代物流”;和城市管理融合,成了“智慧城市”;和加工制造融合,成了“智能制造”。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哪有它渗透不进、融合不了,最后不能别开生面的?所以十九大报告上的表述,来得更确切、更精准一些。实体经济之前和之后都在,无非过程中用数智化的新技术去赋能了一通、去增值了一番而已。从理论抽象的角度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一对范畴,数字经济和非数字经济是一对范畴,这就好比“上和下”是相对的,“大和小”是相对的。是新技术和传统实体经济融合产生了“新实体经济”,数智经济无非是“(实体)产业数智化(应用)”的实体经济。 
 
 
  早在2000千禧年的时候,那时我还兼任着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的主任。我在当时的信息化论坛上,作了一个《新经济时代中国传统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的演讲,内容后来发在《浙江经济》上。在我看来,克林顿自诩其执政期“两高一低(高增长率、高就业率、低通胀率)”的经济表现,是创造了一个“新经济”,那不过只是抓了一点皮毛,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为此我提供了一个最简化的算术式加以说明:“信息化(生产力)×全球化(生产关系)=新经济(生产方式)。”括弧里的内容是我今天加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把握。
  当然,站在今天的历史方位,我们还可以将科技发展的一种大趋势,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化↗数字化↗ 智能化”。这“三化”原本就是一回事,只不过“数字化”表明今天我们记录、储存、传输、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技术,和当年的语言、文字、绘画、器物甚至是胶片成像的载体不同,是用“0”和“1”无穷尽排列组合的数码技术来支撑的。当这种数字技术被我们用来强调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时,我们又会用“智能化”来取而代之。相应地,也会出现三个称谓不同、实则为一的经济形态:“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简而化之,又可以称作“数智经济”,或谓从科技创新角度强调的“新经济 ”。套用毛泽东当年的那个句式,今天我们还可以说:“精通数智科技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侧重什么应用,就会叫出什么名头。名目繁多、叫法各异的这个那个“经济”,其实也就是这么杜撰出来的。于是,我把科技支撑和场景应用连在一起,“杜撰”了一个新名词叫作“数智经济”。
  然而,我的杜撰是有实际内容的,我把整体数智经济分为两大块。一大块是“单纯信息产业”,或特指“数字产业化”的“狭义数智经济”。它具体包括四小块:一是信息科技研发;二是信息装备产品制造;三是信息基础设施投建运维;四是信息内容生产。 路有了,车有了,还得有货。这个“货”也即信息内容,还得不断生产出来。教育培训、文化艺术、广告传媒、知识创造,都可以纳入今天内容生产的范畴。
  还有另外一大块是“复合信息产业”,或特指“产业数字化”的“应用数智经济”。一言以蔽之,就是数智信息及数智信息科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内广泛而深刻的“赋能和增值应用”。赋能是指增强、放大您的功能;增值是指在今天经济高度货币化的条件下,为您提高效益,更多创造财富。 
  但无论前者如何包括了四小块,想起来也是“不得了”的“大”了。但是在整体数智经济中,两者的比例仍不过是“二八开”或“三七开”。“数字产业化”是小头,顶多占到20%~30%;而“产业数字化”是大头,轻松占到70%~80%。两者合起来的“百分百 ”,或许才是我们今后整体性的数智经济的全貌。
  在这里也顺便讲一下对于“未来浙江经济主体形态”的思考。其实已不限于思考,而是自2014年起已经向历任省政府主官建言过。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闭上眼睛静心想一想,二三十年后浙江经济的主体形态到底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在推进人类社会近现代以来(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同时,还需要顺应新世纪以来数智化、生态化和人文化三大新发展趋势,在沿海和城市,着重发展以网络数据为基础、以智能应用为核心的(广义)数智经济(新实体经济)。而在山区和乡村:则着重发展以绿水青山为基础、“四生业态(生态农业+生态旅居业+非规模制造的生态加工业+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好吃好喝好生活’的生态知识创造业)”为表征的(狭义)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最后全部的经济,将是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十九大语)”为取向的人文经济。 
 
 
  今年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大年。我在听取不少制造业强市(县区)发展思路谋划时,想到了一个制造业“三化归一”的转型升级之路(7月8日成稿发布)。总的来说,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并由此完成由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国,向一个现代先进制造业强国的脱胎换骨和凤凰涅槃。
  具体而言,一是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就是融合型“新制造”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但赋予了工业制成品的时尚、人文体验,而且对传统制造升级至精工制造、品质制造,不可或缺、意义重大。
  二是数智化。承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最具核心带动和深度融合作用的数智信息技术,从数智产业化和产业数智化两个方面,大力发展数智制造或谓“新制造”。 
  三是有机化。顺应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甚至是颠覆性转变,经济活动的运行和组织必然相应发生重大变化。企业间或产业间的联系,将出现由研发、销售或风投、品控平台企业为核心,围绕着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有机重组的大趋势。有机化也即重组产业生态圈。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将出现两极分化:极少数发展为平台型企业,绝大多数变身为依附平台成长的细分型企业。既不具备平台功能又不愿“攀龙附凤”进入产业生态圈的企业,其孤立的发展势必会趋于越来越艰难的境地。
  讲到这里,我的演讲该得“收官”了。在此引用一段三年前拙文《知识的本质和“新新人类”》中的一段话,来作为结束语:“阿尔法狗和世界第一的围棋高手柯洁的人机大战已落下了帷幕。基于‘人脑和经验’的人类,毫无悬念地输给了基于‘电脑和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算法’的人工智能。创新已成为发展不容置疑的生命线,企业和企业家如此,国家和民族如此,人类和机器人(人工智能)也是如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人和人、人和非人、人和地球永无休止的大博弈中,胜利将永远属于永续创新的‘新新人类’”!
  马克思是我们的宗师,是《共产党宣言》的著作人,他在年轻时曾就择业问题说过一句话:“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我看在座的各位,不管是从事科创还是风投的年轻人,都是这样一批“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你们的命运也是令人羡慕的!
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2020年11月28日
在中国产业生态服务峰会上的演讲实录
(全文完)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