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民营经济、生态经济、数智经济和人文经济这四张“金名片”,既是浙江过往能在共同富裕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深层原因,也是浙江未来能扛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旗的“一组密钥”。
  6月11日上午,刘亭就“共同富裕和‘四个经济’”话题,接受澎湃新闻记者姚似璐的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正文】记者:6月1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刘亭:对浙江来说,这既是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浙江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意见》的出台,不仅提振了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士气,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记者:您觉得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什么基础或者说“底气”?
 
刘亭:对此国家发改委何立峰主任已在媒体上作了详尽的解读。浙江是全国富裕程度较高、发展均衡性较好的省份之一,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万亿元,人均超1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万元,仅次于上海、北京,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的2.56;最高最低地市居民收入倍差为1.67,是全国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唯一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36年居各省区首位。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乡镇公办幼儿园,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制度等均已实现全覆盖。浙江也是劳动力和人才吸引力最强的省份之一,现有常住人口6457万人,十年来增加人口1014万,增量居全国第二。
 
 
记者:除了这些实打实的发展数据以外,您觉得浙江发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亭:浙江上上下下,有着比较浓厚的求真务实意识和改革创新氛围。
 
记者:之前在媒体上看到您在讲到浙江推进共同富裕时,提及了浙江经济的“四张金名片”您是怎么把这两者联系到一起的?
 
刘亭: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其中核心精神就是“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新”都与推进共同富裕有着密切联系,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我是研究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我非常赞成李实教授关于共同富裕说过的一句大道至简的话:共同富裕一是要富裕,二是要共享。讲到富裕,我觉得立足浙江,关键是要促进形成、发展壮大走向共同富裕的几个有特色的主体经济形态:一是激活内生动力的民营经济,二是依托绿水青山转化的生态经济,三是面向未来科技的‘数智经济’,四是兼顾健康发展、精神富有的人文经济。这四张“金名片”,既是浙江过往能在共同富裕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深层原因,也是浙江未来能扛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旗的“一组密钥”。
 
 
记者:请您分别谈谈您对四张“金名片”的认知。
 
刘亭: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按常住人口计,8个浙江人里就有1个是“老板”。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曾说过:“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改革,就在于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激发千百万人创造力的体制机制。”啥叫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首先是手头有点活泛了,就会去想到投资,这是民资;然后在一个项目的基础上办起一家企业,这是民企;再然后好好生产经营,精心管理,这叫民营;最后我按劳分配、照章纳税、热心慈善,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叫民享和民富。这难道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内源内生、共享共富”的经济形态吗?合作经济也是一种民营经济。
 
  生态经济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最初在《之江新语》上撰文首次提出“两山”理念时,原话是:“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他亲自主持两会审议通过的浙江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对当时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四个先行”的要求,即“基础设施先行、教育培训先行、(人口)内聚外迁先行、生态经济先行”。此后,浙江历届省委还提出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产业是经济的基础。在中央倡导‘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成的经济形态就是生态经济。”
 
  数智经济则是“数字化科技+智能化应用”。2014年起,浙江就倡导大力发展信息经济,2017年决策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杭州更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扑面而来的当下,浙江要保持全国经济第一梯队 “走在前列”的优势,除了依靠民营经济和生态经济,今后还要更多地依靠数智经济。
 
  人文经济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创新、创业和创富活动的总和。弘扬浙江精神、尽到社会责任,在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勤劳致富、完善保障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也是“两个健康”的首倡地(五中全会《建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也是发展人文经济的一个重要考量。
 
 
记者:浙江历史上发展起来的这四种饶有特色的主体经济形态,在当下又有什么特别的积极意义呢?
 
刘亭:一个地方的特色经济形态,是在发展的实践中,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人文传承,经过长期的适应性变革逐步形成的,往往是符合规律的产物,万不可小视。若问在当下的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们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还是要找准特色、发挥优势,四张“金名片”就是浙江发展的特色优势所在。
 
记者:那么对此您还有些什么具体建议呢?
 
刘亭:在当下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在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和基础上,把握好‘有为’和‘无为’的边界,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一心一意搞经营。同时,进一步推动所有制中性和竞争中性,按照总书记对民营经济“长期坚持”“内在要素”和“自己人”的定位,完善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度,有力地激活企业家的内生动力,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将盈利用于再投资、再创业。
 
  至于生态经济,要更加聚焦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这一关键,走出一条“生态农业+生态旅居业+生态加工业+生态知创业(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发展文化创意和内容生产等)”四生业态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路子。山区和乡村发展起来了,城乡和地区的差距就会较好地得到缓解。
 
  关于发展数智经济,要认识到除了土地要素以外,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都是可流动、可迁徙的。需进一步深度营造“做得了事、做得成事”的“创新生态”,大力吸引国家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来浙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在管理机制、评价体制、收益分配、人事关系等方面,大胆打破既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按照“交够国家的、留够单位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的内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展人文经济方面,还是要促进思想解放、扩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中央2020《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语)。”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需彰显浙东学派“工商皆本、义利并重”的思想精华,更多树立一些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又贴近群众生活的先进人物典型。
 
 
记者:这四个经济形态,怎样从整体去把握?
 
刘亭:四张“金名片”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生态经济和数智经济有点偏重于从生产力的角度观察;而民营经济和人文经济,则更多偏重于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观察。但无论那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它们好比是一个以民营经济(民本发展)为主体,以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数智经济(创新发展)为两翼,以人文经济(健康发展)为尾翼(飞行的方向是通过尾翼把握的)的区域经济架构。擦亮这四张“金名片”,主要是为了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记者:四张“金名片”侧重于达成富裕,那从侧重促进“共享”的角度,特别是对浙商群体而言,您还有什么建议呢?
 
刘亭:我以为,“共享”就是要紧紧抓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到位的牛鼻子。收入分配总的是要遵循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同步、两个提高”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扎扎实实搞好“三次分配”:由市场按效率原则进行的初次分配;由政府按兼顾公平和效率、侧重公平的原则,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支出等进行的再次分配;以及在习惯、文化、道德力量的影响下,通过个人和机构自愿捐赠进行的第三次分配。作为浙江发展的主力军,浙商群体应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于做大财富蛋糕、合理参与分配财富蛋糕的同时,在确有能力和发自内心的情况下,多多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39篇文章 27分钟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