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承蒙媒体和智库高看一眼,接着又做了一期关于共同富裕话题的线上交流。现将四个问题的问答实录,分作四期发布于此,也算是更大范围内再作一次分享吧……

中小企业怎么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而且活得好?那就要靠市场和产业链细分后的精准定位。所有的生产都会规模集聚,然后就是经营垄断。你没有这方面的实力,到最后都可能会被别人吃掉。出路在哪里?所有的市场都不是“铁板一块”,所有的供应链都是千家万户合成的,您把您最有竞争力的哪一点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就行!

怎样看待共富示范和专特精新企业发展?

——“共同富裕”线上交流2实录之三

 

嘉宾中央提出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浙江共富示范的角度,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刘亭: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相应的市场主体也比较多,都说8个浙江人当中,就有1个是老板。这其中既有做买卖的老板,也有做制造的老板,但大多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做大的,但还是凤毛麟角。像吉利汽车,记得上世纪末,我们曾陪同当时的国家计委曾培炎主任去考察,李书福就跟领导说要上汽车。但造车要进目录,也就是给发“准生证”,那可好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最后李书福委屈地讲解道:“我投汽车没有用国家一分钱,如果说项目失败了,也没有给国家造成任何损失;我招的也不是什么体制内的工人,如果说工厂倒闭了,政府也不会有多大的麻烦。我们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政府不放心,无非是觉得造车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买卖,民营企业好像啥也没有,干不了。但这只是你们的判断,市场很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局”。他对曾主任最后提出的要求就是一句话:“我准备失败,但您能不能就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他的潜台词就是:您就发一回慈悲吧,让我玩一把汽车梦。“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像他这样的就属于比较大的企业,现在已经算是跨国公司了,世界多地都有他的生产基地,在浙江也有好几处。其他大量的,还都是中小企业,尽管当下的“巨无霸”吉利,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家的。中小企业怎么发展?那就是中央指出的路子:专精特新。当然,在中央政治局开会做出引领之前,我们省里对于中小企业怎么把它培育成为小巨人、隐形冠军、单打冠军,早已都发文开展工作了。今天《浙江日报》上,我还看到有记者报道,浙江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国家认定的第三批名单同时也是所有三批名单中,数量是排在第一位的。

浙江的国有企业不多,民营企业大量又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怎么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而且活得好?那就要靠市场和产业链细分后的精准定位。所有的生产都会规模集聚,然后就是经营垄断。你没有这方面的实力,到最后都可能会被别人吃掉。出路在哪里?所有的市场都不是“铁板一块”,所有的供应链都是千家万户合成的,您把您最有竞争力的哪一点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就行!普天下没有这么一个汽车整车厂,从每一个螺丝钉开始都是自己生产的,那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市场经济。

一个长长的供应链中,您生产的那个螺母,能不能造出来像日本那样的“永不松动”呢?人家是一家百年老店,也是个“蕞尔小店”,但人家就能做到“永不松动”。这个事在国际上都有影响,他研发了近20年,最后就造了一个螺母。有的是造一个阀门,有的是造导线导管,有的干脆就是一个垫片。虽然是很小的东西,但是把它做到极致,小产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功能,在细分市场上的占比非常高,甚至能有定价权。手机拍照普及以后,第一个发明自拍杆的人就可以“发达”了;疫情要开线上会议,第一个搞出视频探头包括相应的视频会议软件的企业,也可以“大捞一票”。说到底,市场竞争就是十六字诀:“人无我有,人有我(价)廉,人廉我优,人优我新”,最后靠的还是创新,而且是生生不息的持续创新。对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来说,浙江还推出了小微企业园。

绍兴市新昌县有个三花集团,既是上市公司,也是全球化的企业。它专门生产制冷控制元器件、汽车零部件,但是永远不做整车厂。结果它配套的都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最知名的汽车大牌厂家。张亚波老总说,我就老老实实把我自己能够做好的东西做好、做精、做专。最后你们顶级的品牌都用我的零部件和制冷系统,那就可以了,有钱大家赚嘛!为什么叫“三花”?上一辈创始人张道才老总一锤定音:科技、管理、人才“三朵花”。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境界了得。

要说专精特新企业怎么发展?我看还是两句话。一个是政府部门虽然要“抓大放小”,但也不要“嫌小爱大”,坚持所有制中性和竞争中性就好。是骡子是马,在统一大市场的竞争规则下公平竞争。如果您能创造出这么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您说中小企业怎么会发展不起来呢?发展得起来的,而且会发展得很好。中小微企业普遍贴近终端需求,市场化意识比较强,一听到市场的诉求和呼声,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高效率地去对接和满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销路的,在融资上也要一视同仁,不能让民营企业去拿国有企业信用贷款的“二手货”,那是要“雁过拔毛”的。不能让“贷款难、贷款贵”,成了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专利”。

为什么不愿意贷给中小微企业?因为大银行经营的门槛高。面对千家万户的中小微企业,其信用管理、风险控制的成本受不了。尽管中央要求大银行要有一定的比例给中小企业贷款,但是确实是很难办到的。还有一个就是莫名其妙的“政治正确”,这也是刘鹤副总理曾经批评过的现象。贷给国有企业的话,如果产生了呆坏账,那是“肉烂在锅里”,没啥多大问题。但若是贷给了民营企业的话,一出状况就要查个底朝天。干了一辈子的金融,备不住“饭碗”也就没了。所以说,从政治上的安全和保险来说,他也都愿意贷给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

怎样才能让中小微企业能够调动起他们内生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于民营企业的理论和政策一定要稳定,真正把他们看成是“自己人”。老话说,“听其言,观其行”,民营企业都是从亲身体验中来切实感受的。总书记说的“五六七八九”的贡献,是明摆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的,不是我们杜撰出来的。要共同富裕,就是要充分就业。顺理成章的,那就得靠中小企业的红红火火。大企业技术和管理的水平都很高,一个大电厂也用不了几十号人,虽然创造的营收和利税都是天文数字,但是就业岗位没多少。而那些街头巷尾的餐饮茶室、剃头洗脚的,能安排很多人就业。

前不久我刚发过一篇公众号(《刘亭随笔》),是对贾康老师宏论的点评。他旗帜鲜明地力挺民营经济,我非常赞成。我讲了两个“不能”。一句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浙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是怎么从一个中游水平的省份,到现在有资格先行共富的示范区了?那是靠老百姓经济,也就是民营经济。没搞民营经济那会儿,浙江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确实就是比较穷的。但一把老百姓内源内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就“敢教日月换新天”了嘛!浙江人怎么才富起来的?不能数典忘祖、丢了根本。

还有一句是“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吃”。民营经济是我们自己独特的优势,是我们的看家本事,也是我们的金名片。如果我们自己在政治上摇来摆去,对民营经济三心二意,那就是“自毁长城、自掘祖坟”。一看如果是这么一个“不放心”“不信任”的架势,又怎么能让人家赚了点钱以后,拿来用于再投资、再创业?算了,风险这么大,已经挣的钱这辈子也够用了,囤在那里也就拉倒了,不流到国外去已经算是好的了。如果民营企业家没有了当年那种实实在在的创业创富冲动,这就危险了。没有做大蛋糕,何来分好蛋糕?那共同富裕,很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了。

另外一方面,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确实要有一些扶持和鼓励的政策。政府现在也在排,中央已经排了三批,浙江名列前茅。这也是对我们前些年抓这方面工作的一种肯定。当然,我们政府还是比较习惯于给帽子、给牌子、给票子得。但是所有这些,我看抵不过好好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你把市场竞争的秩序维持好了,中小企业绝对是会有出路的。怕就怕我们在这些问题上,老是摇摆不定。

这方面都做好了以后,中小企业政治上有荣誉,经济有扶持,它肯定能发展起来,而且能发展得好。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其中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对浙江来说是个大事,要牢牢抓住不放,且要抓出实效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高质量发展,既要靠像吉利那样“顶天立地”的跨国公司,更要靠“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当中的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和小巨人。

2021年8月27日下午

 

——下接“共同富裕”线上交流2实录之四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