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前,有幸接受主流媒体的视频采访,话题主要是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现将事先酝酿的不成熟文案记录在此,以为渊薮。

2022年5月30日成稿

 

一、您怎么看待5月25号国务院稳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的规模?

大阵仗是因为遇到了需要紧急解决的大问题。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及深度承压,全国上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此亟待达成共识。二是中央政府业已形成的应对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以最强力度、最快速度直达各级政府和部门。召开一个电视电话会议,让十万之众的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聆听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让中央精神一竿子插到底,大大提高了效率,抢抓了时间

二、原本“六保”中排在第三的保市场主体,这次排在了保就业、保民生之前,为什么?

:“三保+一确保”是中央应对当前经济严峻挑战的总要求。其中总目标是“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三个重点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再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保市场主体”。

为什么作此调整?那是因为所有经济活动的主动作为者,还是企业和个体户等市场主体。他们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核算单位,也是经济全局和整体的“细胞形态”。如果他们的信心不足、预期弱化,甚至等待观望、消极退守,那就任谁也救不了中国经济。全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要把这个核心点和紧要处给突出出来,牢牢抓住、紧紧围绕。只要企业正常运转,岗位就有了就业;就业有了收入,再加上政府的种种补贴或救助,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兜底,那就能保障好民生。反之,如果企业的劲头衰了、人心散了、摊子收了,那就会出现失业率攀升、老百姓收入下滑的后果。事情一旦发展到那一步,大局就会转为被动,甚至社会的局部还可能产生动荡,那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了。

三、浙商怎么来理解和把握当前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

一是在俄乌冲突和危机的背景下,中美战略博弈和竞争进一步加剧。在传统的热点一个也没有缓和的情况下,目前一个重要的动向,就是美国不但在高科技领域要与我们“脱钩”,甚至还要摆脱对我国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依赖。拜登政府的策略,是寻找新的“替代者”,培育新的“世界工厂”,譬如越南、印度,还有其他的东亚和东亚国家,从而把中国挤出他们新构筑的供应和产业链条。有了产业脱钩,他们再搞贸易脱钩就更有底气了。继北美自贸区之后,美日自贸协定已签署,美欧自贸协定也有望推出,就是要把中国“单择”出来。我们原先还有个立足亚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但美国早就想“挖墙脚”了。最近拜登刚刚把东盟十国首脑(实到八国、余为代表)请到白宫举行特别峰会,接着就造访韩国和日本,并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13国为初始成员。尽管目前尚无具体的实质性细节,但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加大从产业到贸易全面围堵中国的力度,并试图通过其新确立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二是中国的疫情迁延不愈,点多面广频发,抗疫形势严峻。现在的局面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奥密克戎病毒下的新冠疫情,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态度,而国内始终是严防死守。这样就在内外交流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除了内外有别之外,国内各省的疫情防控力度也参差不齐。一旦层层加码、处处设卡、人人“甩锅”,动辄从快从细、从难从严,就会使得人流物流的畅通深受其害。交通运输和经济循环,老话里说的明白:“一尺不通、百丈无用”。一部汽车上万个零部件,就像张艺谋拍的那部片子:“一个都有不能少”。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阻滞,但在如今分工高度细密、极其专业的情况下,就等于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结局。多少年形成的产业配套和供应链如果一旦“瓦解”,那对整体经济循环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尤其是疫情突发无常、反反复复,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一遇事就“急刹车”,甚至干脆“躺平停摆”,那现代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就很难正常运作,其结果累积起来,必然导致大面积的生产流通失序和大幅度的经济效益下滑。

三是国内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也有一些不利影响。譬如不少政策的用心用意和大方向都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往往存在着一刀切、运动式的现象;加之相当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牵扯了政企双方大量的时间精力,使人很难再专注于经济工作紧迫问题的有效解决。一些三番四复的政策变动和网络媒体的不负责任言论,也让人感到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迷茫,容易产生消极等待、徘徊观望的心态。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历来民营经济和外向经济占比高,主体市场化意识强,况且又缺乏什么上游的资源型企业,主要靠的就是中下游的加工制造,或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服务,因此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俄乌冲突转为持久、台海局势日趋紧张、新冠疫情“迁延不愈”、国内经济普遍困难等大背景下,所受到的冲击较之其他省份就会更为重大,对预期的弱化影响更为明显,摆在大家面前稳住经济大盘的困难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更为艰巨和复杂。

四、如何来评价浙江相应出台的八个方面的38项措施?

“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这十二个字讲得好!已经到了“孩子掉井火上房”的时候了,就千万不要再左顾右盼、藏着掖着的了。有什么秘笈和杀器,都一股脑儿(一塌刮子)“抖落”出来吧!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出手还要求真务实,明白管用,千万不要错过难得的时机,也别白白浪费了“政府的权威”和“宝贵的弹药”!省里八方面的38条措施还是相当有针对性的,我们又开了经济稳进提质的攻坚会,关键在于贯彻落实能否切实有效。

五、关于拉动经济,您的观点是?

助企纾困的确是当务之急,其中急中之急又是小微企业。不是说大中企业不重要,而是和小微企业相比,大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救能力相对更强一些。当然,企业的困境,也是很难机械地和企业的规模大小挂钩的。真的是大中型企业,只要市场有前景、企业有能力,但因一时的资金链断裂,或遭遇其他什么短期性、偶然性的冲击过不去了,还是需要实事求是地给予必要的帮扶。难关一旦渡过了,的确也会惠及更多的就业者和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投资机构等相关利益方。我个人认为,救助是非常必要的,但我更看重政府务实地创造包容性发展的政策环境。这种环境一旦得到切实的改善,无论是小微型还是大中型企业,都能全面地受益,从而有助于尽快走出经济的困局

根据过往的经验,针对需求低迷的困境,投资拉动启动快、见效大,政府也便于操作。但也无可否认,自上世纪末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虽然屡试不爽,但这一招的实际效用,也在不断递减。过往还曾伴随着出现了不少无效投资和债务风险。这一招当下当然还要用,而且力度还不能小了,但还是需要强调确有必要、切实有效,不要为投资而投资,仓促上马、高估冒算、违规建设,造成一大批“晒太阳”或“豆腐渣”工程。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其实是损失浪费、得不偿失。发放消费券以刺激消费,当然是可取之策。但最好能和低收入人群的精准帮扶结合起来,因为这样可以收到拉动社会消费和缩小贫富差距“一箭双雕”的作用。总之,我的观点是,现有招数已经够用了,还是要狠抓已出台措施的落实到位

六、如何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从而促进工业平稳运行?

焦点在于疫情防控和生产建设的统筹兼顾。这个话好说,但确实不容易做到。现在有一些地方,总是把抗疫当作政治要务,而经济是次一等的事情,似乎可以放一放、搁一搁,不碍事的。这是一种很要不得的短视和偏见。就业和民生怎么就不是政治了?作为它们基础的经济发展怎么就不是政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难道不是我们执政党最大的政治?千万不能把抗疫情和稳经济简单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是把个别出现的疫情人为扩大化,动辄封路封人、停工停产,随意打断供应链和产业链却根本不当回事。动态清零只有“清零”,没有“动态”。动态清零本来是“积极防控、不断清零”的一个过程,结果成了不计一切代价就要立马兑现的“绝对清零”,这不现实嘛!明知其不可而硬要为之,结果弄得层层加码、道道设卡、人人甩锅,这就有点“过了”。至于正常状态下企业的产供销循环,人家企业自己都会去弄好的。

七、对于5.25会议上还明确的到6月底,二季度GDP实现正增长和失业率下降两大目标,可以完成吗?下一步的经济走势,您又是如何研判的?

:我学习的文件精神和掌握的实际情况有限,很难做出什么“研判”。我个人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感觉是,下步走势好不好?关键就看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得坚决不坚决、务实不务实。只要贯彻落实到位,以中国经济的韧性,应对当下这样的困难还是可以完全胜任的,以上两大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我们的思想不能乱,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我还是坚信不移的。但这需要全国达成共识、凝心聚力,上下同心,政企合拍,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并且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八、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您觉得特别要注意的是什么?

:信心堪比黄金,践行远胜空谈。还是那八个字:“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积弊,刹住一刀切和运动式歪风。如果再展开说几句,那就是“三个真心当作”:真心把稳经济当作当前最大的讲政治,真心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 “自己人”,真心把营造有利于包容性发展、充分调动主体内生积极性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当作政府部门抓经济工作的优先选项、当务之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