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那我们能否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融入“一河”特色,在与运河文化的交融中,加快杭州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呢?这将是新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要抓住和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首先是要加强杭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认知和宣传。其次,要以运河文化为纽带,深入开展东西方文化交融。三是要通过打造世界运河文化交融区,助推杭州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正文】(上接之一)三是要通过打造世界运河文化交融区,助推杭州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拱墅区位于京杭运河的最南端,是运河古迹保存最完整、文化底蕴最深厚、旅游资源最丰富的河段。能否在拱墅运河段进行一番亮点、重点的营造?除了御码头、富义仓这些运河古迹,以及运河博物馆、运河广场这些现代建筑外,能否再营造一个世界运河文化的交融区,着力营建一批异国风情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设施,集聚包括外国友人、海外归侨、港澳台人士在内的国际化人口社群,承载中外文化交融空间。具体设想如下:

  1、以运河文化为核心,以国际化为导向,在运河公园及毗邻区块(如华丰板块或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一个包括运河大剧院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在内的世界运河文化交融区。围绕着运河文化主题,广泛开展涉外文化艺术经营,既弘扬运河文化的精华,也展示世界各运河国家、城市的风情。形成集酒店、住宅、餐饮、中外文化企业总部、艺术创作、展览、艺术品拍卖、演出演艺、文化交流,纪念品销售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和休闲商务区。
 
  目前杭州的国际化色彩不浓,既没有明显的涉外社区,也难寻地道的外国餐饮和商品供应店家。外国优秀文艺节目很少来杭演出,外国游客也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绝不能指望通过若干“一次性”的国际会议或大型体育赛事就能改变。走马观花和停车驻跸的旅居不是一个水平,观望式和参与式的来访更不是一个档次。必须加强国际化发展的软硬件建设,大力引进外国优秀人才和优秀文化产品,使杭州成为域外组织和企业驻华机构有竞争力的选址和外国人士向往的宜居城市。让不同肤色的海外朋友,能在杭州市共同生活、和谐相处;让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汇融合成为杭州城市的典型特征。杭州城市要国际化,你说连一个国际社区都没有,怎么能与之匹配?就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如果没有舟山小洋山这样的深水集装箱大港,也是撑不起“国际航运中心”台面的。
 
  建议在打造运河文化交融区的过程中,补上杭州涉外设施不足的短板,建设宾至如归的涉外休闲商务社区。在拱墅运河沿线,布局建成世界各国友人喜游乐居、充满中国民俗和异国国风情的混合、外向型的“都市洋家乐”,把运河两岸营造成杭州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涉外活动最集中、最热闹的新区。杭州完全可以利用大运河给我们留下的“金字招牌”,为杭州的国际化发展多做一些事情,譬如倡议举办运河保护论坛,建立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联盟,吸引外国驻华文旅机构在杭落户,为外国驻华杰出文化人士提供休闲度假社区,等等。
 

  2、生命在于运动,文化在于活动,要依托世界运河文化交融区建设,大力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杭州虽说是历史文化之都、人文荟萃之地,但目前比起京沪广深等地,涉外文化交流活动并不多见,甚至相当多的杭州人,还没有养成“买票看戏”的习惯。而近年来博鳌、乌镇等小城镇在这方面风头强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建议杭州学习借鉴国外利用运河题材、提纲挈领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经验。譬如比利时古城布鲁日、英国伯明翰古老的“布林德利”运河区、新加坡昔日卸货的克拉码头,都视运河为城市的血脉和灵魂。在整治过程中,既保留了运河区原有的特色,又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或成为“欧洲文化之都”,或成为游客首选的不夜城。爱尔兰运河大剧院一台《大河之舞》,让踢踏舞步响彻全世界。
 
  建议杭州充分利用运河承载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民国文化等古今优秀文化基因,以运河大剧院为中心舞台,安排国内外知名院团演出,组织国内运河沿线城市特色剧目展演,启动丝路城市文化交流年、运河文化城市旅游年等活动,策划举办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节、戏剧节、音乐节、舞蹈节、电影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并筹划组织龙舟赛、划艇赛、船上人机智力大赛等特色文体赛事。杭州已有了一个“印象西湖”了,能否再来个“印象运河”?印象西湖的舞台在水底,然后慢慢升出湖面。“印象运河”的舞台能否从岸边推出,伸展到水面上形成水上舞台?通过诸多带有世界顶级影响的文体交流活动,让杭州真正成为开放、现代的世界历史文化之都。
 

  3、在对创设世界运河文化交融区的构想和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国内外顶级文化企业参与相关的谋划、投融资、建设和运营。文化这一概念比较泛化,大的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小的特指精神文明,或是与人文相联系的社会文明。我历来认为,打造运河文化项目,不要只重舞台、剧院这些硬件设施,更要做好文化活动和艺术演出的经营。要千方百计把善于调动和配置文化资源的市场化演艺经纪公司引进来。他们不仅要能够引进国家级文化团体的表演,还要能够引进台港和韩国、日本等东亚文化的表演,以及组织国际性的文化交流。这种从最接近市场和受众的后端,回过头来“倒打”前端的招商引资,是国际上的通例。
 
  好比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人家搞旅游开发,优先考虑中标的机构不是投资商,也不是开发商,而是酒店的运营商。因为他们能组织客源,能经营设施,能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考虑问题,来选择他上游参与合作的开发商和投资商。马尔代夫虽然是个小国,但人家懂得如何高效利用自己的资源。我们国内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投资的不管建设,建设的不管运营,大家“桥归桥、路归路”,都是“两张皮”。往往最后建好了要开张经营的时候,都得“补课”,有的还没开张就已经必须得改造了,否则没法经营。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想要强调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曾经到过埃及的尼罗河,游河的大船上有肚皮舞的表演,游客可以和肚皮舞女郎一道起舞,场面十分热烈,成了尼罗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游河时还可以看得到开罗市中心的大片坟墓,还有都是盖到一半的房子,因为当地的税法建成屋顶就要收税了,为了避税就不管景观。这种视觉的冲击力很强,能让人立马就记住尼罗河,记住了埃及开罗。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我们也要去刻意展示那些落后或者破旧的东西,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能给人家留下深刻且有冲击力的印象。
 
  只要我们坚持开放的思维,更多基于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我相信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一定能够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否则的话,很有可能是重蹈老路,花了不少钱,建了不少点,但最后却利用率不高、冷冷清清、得不偿失。
我们上次提出运河文化交融区的建议是在2017年,那时曾提及力争用5年时间,在天蓝水清、白帆点点的大运河畔,营造出一个开放型的国际文化交融新区,成为杭州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些建议在当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今天,躬逢举办亚运会的历史性机遇,让我们把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同杭州城市的国际化深度融合,演出一场历史和未来共鸣、人类和自然共生、中国和世界共融的大戏来!
 
(全文完)
 
 
本文系作者2021年1月16日
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传承利用研讨会上的发言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39篇文章 27分钟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