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抗疫已然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此大转折时刻,整个社会还是要“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稳经济的任务这般紧迫,纾民生的担子如此繁重,我们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沉溺什么恩恩怨怨、你长我短了……”

2022年12月5日成稿

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值得“必须记录一笔”?

一觉睡醒,风云突变。满屏涮的都是各地比拼着“解封”和“放开”的消息。省外的情况我不太关心,因为连省内的出行都要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那省外就更不要去“招摇过市”了。没得“一封起来没商量”,那个“两眼一抹黑”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的“窘迫”,实在不敢去“以身试法”。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反而是在疫情都已经折腾三年了,连今年都已经过到了年根的12月了,偏偏倒赶上了一波省内出行的“落地检”。

本月1号,我赴省内某市参加一场活动,不料刚下高速出口就被拦下要求去做落地检。我们申明是从省内杭州来的,事先都按活动举办方的要求,做了所谓的“返×码”,应当合乎你们的要求了。欲将有关可以通行的“黄马褂(不是“黄码”,而是“皇马”)”展示出来,但对方一眼不瞧便言之凿凿:“不行滴,外地来×一律得做。”眼看着从容与会的时间要成了“迟到”,而“顶真”理论起来将会达致耽误更久的难堪,于是不再多言,乖乖的便去做了。

顶着稀疏的雨雪,来到现场却没有任何说明缘由的“安民告示”,也无具体的流程说明。于是一个一个“摊位”耐心地问将过去,倒是最靠里的“摊位”,正是第一道登记入册的关口。我心想,既然此口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儿,何不摆在最外端,以便外市人开始就不要一道道地“打听”过去了:不但我们不耐烦,他们岂不也是减少了答问的工作量?

我挺烦那个手工登记的程序的。登记是要登记,但如今成天价在喊数字化这个、数字化那个的,为什么不搞一个免接触的登记方式呢?譬如我在北京经历过的“扫一扫”身份证,或日常我们做核酸时的“扫一扫”场所码,该有的信息一网打尽了,省得我们写,也省得他们还得实物或扫描收藏。千百人拿来捏去的那支笔,轮到您临时三刻楞没把自个儿的笔揣在兜里,那还不就得老老实实地“过一遍手”。

以后做的倒是挺快的,免费,然后擎等着在手机上一看便是了。自然是阴性,记不得核酸检测开始已经被捅了多少次喉咙了。想起网上有一个段子说的,“花钱去治病人,甭把真金白银都耗在了好人证明自己没生病上”。说的挖苦,貌似有理,但是否有违传染病所谓“流调”的科学性,咱不得而知。

因为确信自己无恙,或许也是让几十次核检从来都是“一路绿灯”给麻木的,我就没有急着去看结果,倒是首先看到了该市领导一条主动发来的微信。信中他抱歉道,初步了解的情况,是因为杭州划了很多高风险区,所以现在一些杭州过来的,都赋了黄码。他表示具体再仔细过问一下。他还随附了一条有关部门发给他的微信,说是“只要去过高风险地区,手机自动赋黄码,‘三天三检’”。

这位领导的来微,估计是因为我3日一早发了一个朋友圈,“吐槽”了该市的落地检(原文照录如下:“恰恰是抗疫已然三年的前天,我在浙江某市,才经历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省内出行的落地检……”)。未明何种蜿蜒曲折,朋友圈的信息到了领导手中,并确认了句中的“某市”,就是他所在的那个城市。

如此惊动了领导,倒让我“汗颜”了。不是因为他是更上一级的领导,而是因为我知道,现有在职的领导,一个个都是“抗疫中的领导”。不但加班加点都已成了稀松平常,再加上抗疫中的连番“追责”,不说都成了“杯弓蛇影”,那根“怕出事儿”的弦,整日整夜里也是绷得紧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叨扰”他们,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

于是我马上写了长长的一段回复:“这里有个具体情况要分析,凭什么确定我去过高风险区?省里下新规定是会有的,但杭州都没对我赋黄码,你那儿如何就知道我去过高风险区了呢?×××不等于××区,××区不等于杭州市,如果这样层层放大,那必然的结果就是‘层层加码’。从现有体制出发,“人人自保、个个甩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明明杭州的“态度(绿码)”已有,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如有不妥,还望见谅”

如此回复,他非但没有生气,还再来微信请我原谅。我诚惶诚恐,也是发自内心地回复道:“不敢当的。如今凡事都难,我又给您添乱,罪过罪过。”最后我们两人以“握手言欢”的图标结束了聊天。

究其实,我本不需要占用市领导如此宝贵的公务时间的。但当时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再究其实,我实在也没有必要“吐槽”这一番“纯属个人”的经历的,还又回上了一篇“劳什子”加以说明。我倒不是和该市有什么“过节”,主要是此举实属(请允许我说一句略显粗俗的话,那还是在东北插队时从老农民那里听来的至理名言) “脱了裤子放屁——白费二遍事儿”。

杭州给了绿码,而这绿码页面上明明白白地规定:“凭此码可在浙江省范围内通行。”您不就有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甩锅”理由了吗?退一千步说,市里又要求了申办“返×码”,那您在出口处验证通过便就是了,又何来一个落地检呢?再退一万步说,如果瞬间又来了“新章法”,也不是不可以。我们都是“守法的良民”,但您倒是先把“前法”废了再行“后法”呀!结果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权威说明,一张嘴让您去做核酸您就得去做,否则白白耽误了自己,甚至还会惹上一肚子气。

做核酸当然是免费的,在有效期内多做一、二次也不犯什么毛病,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从一周一检到三天一检,从一天一检再到五天五检,一个城市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人,那得耗去多少的真金白银啊!如果万一在这种高频度的核检过程当中,又闹出什么“同管混检”或“未屏气吸入感染”的幺蛾子,那麻烦不就更大了吗?对应核检的频次如此加密,我不知道是否经过了详尽的科学论证,但如果大家都抱着反正是“国家花钱、个人免费”的心态不闻不问,那全国三年几万亿的抗疫开销,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呀!

有人传来了一张《人民文读》,短文的题目叫作“再见,核酸”。敢打“人民”的字号,又是表达如此醒目的文题,倒不敢让我认为是假的了(但愿是假的)。有人说是“洗地”,我不敢确认,但通篇读后,感觉确实不好。什么叫“从今日起,再也没有通知检测核酸了,再也不会有人查验你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码了,这也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们身上的三层防护衣将被国家正式收回了,只有失去了才会明白,你才知道曾经拥有什么,为什么拥有。你才知道什么叫失去,才能慢慢体会到失去的难过。”

不要把国家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政策改变,简单地用“拥有”和“失去”来概括好不好,也不要有意无意地潜藏着一股子把“国家”和“我们”分离开来的情绪在里面好不好?从此以后无需大面积的普做核酸,不等于一个不做,有症状该做的还得要做。因奥密克戎病毒致病了的,该治还得治,国家该拿钱“防护”的还得“防护(医保)”。

因此,该文中的下一段话就更不堪卒读了:“国家尽力了!从现在开始,请大家出门真的要带好口罩,做好自身防疫,自求多福吧!”提醒越是放松管控,个人越要加强个人防疫这没错,但犯不着用种“唯恐天下不乱”而又“幸灾乐祸”的口吻。

由此我想要说的一句话是:抗疫已然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此大转折时刻,整个社会还是要“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稳经济的任务这般紧迫,纾民生的担子如此繁重,我们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沉溺什么恩恩怨怨、你长我短了。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反思,一个民族不懂得反思就永远不会长进!但是反思要理性,要清醒,要有大智慧,要力戒一再二、二再三地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和爬起。那样的话,中国式的现代化也是耽误不起的。但是像上述“文读”中的那种情绪,我倒觉得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反思。我们更需要的,应当是当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定》那样的反思!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