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总1179 #新观察系列#

 


2024年4月9日成稿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以来,中经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至今又过去了整整十年。下一步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现代化新征程大背景下的改革开放再出发。


无论回望还是前瞻,中国的发展历程都将证明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就会论”。何谓“就会论”?或套用这两句话可加以说明。一句是:“改革到哪里,发展‘就会’到哪里。”还有一句是:“全面深化改革到哪里,可持续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也‘就会’到哪里。”“就会论”所强调的,是在中国的语境之下,改革和发展之间的一种特定因果关系。


中国在人均GDP达成1.26万美金、逼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之际,最大的挑战就在于,能否将自己的未来转入创新发展的轨道,从而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建成现代化国家。


然而,理想中的创新发展天上掉不下来,地里也长不出来,只能从我们轻车熟路、习以为常的传统发展方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来。


无可讳言,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较大的内外困难和挑战。由此亦引发了“四个追问”而且是“最重要”的追问:第一,“内外困难”中,哪个是最重要的?当然是内部困难。因为“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只有“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才有底气和能力去疏解和突破外部的困境。当下我们要办好的一件大事,就是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和平的外部环境。


第二,什么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人类社会进入数智文明大背景下的当代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当代中国人最大的奋斗目标,也是最美好的发展愿景。


第三,什么是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路径?当然是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宁曾说过,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深厚的源泉,来自于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他提出的“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的共产主义极简公式,前者是生产关系,后者是生产力。谁的生产关系,不能有效促进更高水平生产力的发展,谁就会沦为制度竞争中的输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小平同志才反复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四,什么是支撑高质量发展最澎湃且最可持续的动力?当然是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以来所始终坚持的市场化取向改革。改革本身就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改革更是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变革,以从根本上调动发展主体内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要义。外驱的动力固然不可或缺,就像毛主席曾经说过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在内外因关系之中,毛主席更主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改革必定以开放为前提,没有“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坦诚、勇气和格局,大抵也是无法触动内生应变和求变动力的。当然,小平同志早就更透底地说过,“开放就是改革。”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6天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