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水泥+鼠标;组织创新+市场创新;资金的资本家+知识的资本家;知名品牌+企业文化。这四个公式或许可以算是我们在新经济时代的现实选择。

 

 

 

旧文新发

新经济时代中国传统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之三)

 

 

(上接之二)

3

 

第三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在这种进入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目前看,发展新经济的起点和基础,虽然我国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网络基础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信息化的普及是很快的。这个速度,跟我们通信的普及也是相关的。国外很难想像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手机普及率竟如此之高。这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信息产品的渴求,体现了对提高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信息化程度的渴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深化体制改革和入世,新的五年计划执行等等,都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中国的光缆网甚至在青藏高原都已经铺好,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和绝对规模(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在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预计到2000年年底,中国网民的人数可以达到2000万,很有可能成为第二大国。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该怎样进行现实的选择,我认为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第一是“水泥+鼠标”。这意味着旧经济和新经济的一种融合。30年前,美国加州大学的克莱恩罗克教授第一次把两台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就像以前发展电力把两个灯泡连接在一起一样。但是这种联接是革命性的,最早的互联网络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30年之后,1999年美国的互联网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达到230万人,实现的年产值达到了5000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超过了美国的航空业产值。美国的航空业与欧洲的“空中客车”两个一直在竞争。到目前为止,两者势均力敌:一个是长期订单,“空中客车”超过了“波音”;一个是当年销售额,“波音”超过了“空中客车”。美国的航空业年产值也只不过3550亿美元,传统的电信业则为3000亿美元,而互联网经济创造的产值已经达到了5070亿美元。50、60年代的美国服务业只占了整个经济的45%,但现在已经占到了70%以上。这一结构调整最后带来的后果是不得了的。也许,今后全球国家的格局就会变成这样一种情况:首先是一些最发达国家率先跨入信息时代,他们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或者叫服务业,这是所谓的强国——第一世界。其次,是一些次发达国家和像东亚一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进入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的时代,他们主要从事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他们构成第二世界。最后,剩下的就是所谓“多数人的全球化”,主要是处在工业经济时代,从事工农业生产,并且要无可回避地服从新经济国家对于全球资源进行的配置。所以,江总书记对信息化和全球化都说了话。按小平同志的说法,四个现代化少了信息化,哪个化也化不成。最近,我们请北京的专家对我省的“十五”计划进行咨询。他们提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我们的”十五”计划对信息化的地位估计过低,太忽略。现在要是不能赶上这个潮头,到后来在整个世界市场瓜分的过程中,你就只能处在落后、挨打的境地。这不是由你的主观愿望能改变的。列宁是一个比较感性的领导人,砸碎旧世界、建立新的苏维埃是他奋斗一生的梦想。但是最后还是要理性占上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他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和不可逾越的必然性,因而推出了“新经济政策”。一种社会制度,只要它所容纳的生产力还能够扩张,不管你怎么诅咒它,它也不会自动或被动地退出历史舞台。说到底,这是一种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企业一定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水泥”和“鼠标”必须要融合。融合一方面是表示传统经济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全球化或者新经济的发展趋势,主动去跟它接轨。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也离不开我们传统的制造企业。如果大家都去做股民,在股市上炒来炒去,把一个铜板炒成100个铜板,却没有一支庞大的制造业大军在那里生产,这个国家同样也是无法维持的。美国为什么搞信息经济会有这么高的收益,会有这么丰富的实物商品供应,因为它推行了全球化。它已经把制造业转移到了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样,它通过电子商务就可以拿到现成的商品来享用。而它自己研究的是这些商品怎么样才能更高附加值地制造出来。它研究出来以后,再把软件的成果或者固化在成套设备中加以出卖,他所需要的一般消费品就换回来了。所以,高科技不和信息化、全球化结合在一起,新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的。“水泥+鼠标”这种模式,对于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来说也是适用的。

 

第二是“组织创新+市场创新”。也就是说,旧经济和新经济的融合体现在企业里就是要不断地创新。观念创新是先导和源泉,组织创新是保证,市场创新是结果。

 

去年达沃斯会议上提出了21世纪的三个标准,第一条标准,就是企业的内部结构能不能适应企业外部的市场变化,这是新经济带给我们的一个要求。既然在市场上,互联网要求我们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那么企业的组织结构反应就要非常快。客户可能一下子提出很多需要,你能不能满足他,就看你组织体系能不能跟上。所谓的组织创新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以往的上家和下家的关系,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变成了一种直接的经济关系,原来是生产、流通和消费,现在是生产和消费通过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见面。我们知道,如果到厂家去买一件东西,价格是很便宜的,而到大商场去买一件东西,价格至少要翻一番。为什么呢,这就是多道环节叠加的交易成本。因为你的环节太多,从厂家到批发商,从批发商到零售商,再摆上柜台,再布展,再加上营业员,到最后所有的费用加上去,到消费者手里的时候,实际上它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因此,如果企业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来降低自己产品的交易成本,它的产品的竞争力就更强;反过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操作,企业为用户服务、为用户生产的概念就会更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也会更强。现在我们的消费者是多样化的,我们过去的工厂习惯于卓别林“摩登时代”的流水线,批量化的生产,而今后是个性化的消费,那么在这当中怎么样来协调呢?我相信发展电子商务和从事互联网上交易的企业,会更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消费者直接的信息反馈,来进行个性化生产的必要性。国外真正值钱的服装在世界上是没有重样的。唯一的这种东西才能卖出好价钱。而一种皮鞋式样一下子生产几亿双,只能是地摊货。组织创新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于企业内部的中层行政人员要进行大幅度削减,要适应市场的快速多变的要求来改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包括物流系统。美国企业在80年代末的时候,它的存货还占到18%,而现在的存货已经只有9%了,也就是下降一半。这些存货下降的结果,使资金占用减少,资金成本降低,分摊在每一个产品上的竞争力得以增强。这些都需要根据新经济的要求,有意识、有计划地来进行改组。

 

市场创新主要是电子商务的推行,即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结合。从流通环节来看,电子商务是新的流通平台,它改变了原来“企业-代理商-企业”、“企业-代理商-人”的流程,变为“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人”的流程。电子商务确实可以节省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按麦肯锡公司分析家的理论,电子商务可以节省占国内生产总值1/3的交易费用,日本专家的看法是节省40%的交易费用。按GIGA资信集团的调查,到2002年,全球节省的交易费用将达6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7.5%。另据瑞士信贷银行统计,世界电子贸易额呈现出爆炸式增长,1998年全球通过因特网进行的贸易额已达38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将达12440亿美元。国内网络经济也处在快速增长期,1999年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已达200多个。据专家预测,到2002年国内电子商务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企业迟早都要进入电子商务,但怎么进?有一个公式:电子商务+传统商务>传统商务。换句话说,以传统商务为基础,借用电子商务有力的杠杆,加快发展。

 

从我们国内来看,电子商务的推行还有比较大的难度,这个难度主要是因为我们市场经济还没有经过充分的发育,假冒伪劣还比较盛行。但在国外的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这种事是比较少的。用户要什么样的商品,厂家提供什么样质量标准的商品,或者是服务,应该说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不打折扣的。而我们国内,为什么大商场的这种交易方式还大行其道,是因为缺乏市场经济那种诚信的环境。所有的商品都必须拿到眼前,仔仔细细、翻来覆去地看上几遍,看是真货还是假货,稍不留神就是一个陷阱。在这种环境下面,中国的电子商务应该说是很难发展的,今后也不指望所有的企业都做得非常到位。但是,今后的趋势是大企业集团以它的品牌效应作为诚信的支撑,来联络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所有的知名大企业出来的商品都是可信的。这是发展的趋势。

 

第三个选择是“资本家+知本家”。实际上就是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融合。产业资本是比较重视资金的作用,而在新经济时代是重视人才和知识的作用,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基于知识的一种经济形态。传统工业时代诞生的是钢铁大王、石油大亨,而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则是网络英雄、信息业巨子。

 

一个流行的说法是,这个世界正在从“物本”阶段回归于“人本”阶段,真正造就新经济的不再是那些掌握金钱力量的资本家,而是掌握知识与技术的“知本家”。按照这种解释,越来越多的加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人不再是简单生理意义上的劳动要素,而是掌握着技术知识的“人力资本”。在竞争中,胜负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的占有与开发程度。既然是资本,“知本家”们的报酬本质就已经不能为旧经济下的工资形式所涵盖,需要通过利润的形式来体现。当前以“硅谷”中的诸多公司为代表,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几乎都在推行形形色色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说,分配格局的倾斜方向所指示的正是新经济的真正推动力量所在。“以人为本”是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基石,“资本家和知本家”合二为一的企业家将是新经济这个“大舞台”的主角。

 

第四个是“知名品牌+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把我们有形的资产通过加上企业文化与品牌这些无形的资产,最后来增强竞争力。大家知道新经济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注意力经济”或“眼球经济”。那就是说,你被谁关注了,那么你的竞争力就增强了,你的市场就扩大了,发展的空间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注意力经济实际上就是要把你所生产的产品,通过广告、通过设立网页,通过各种各样的传媒手段,在所有的消费者面前进行展示,从而以你的质量再加上人们对你的关注最后赢得一个知名品牌。这个知名品牌会成为你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原来比较重视技术的作用,现在看起来只有技术的作用是不够的,需要技术加文化。一种产品,一点文化内涵也没有,到最后是要被淘汰的。照黑格尔的说法,文化不是不动的石头,而是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他膨胀得就越大。省委张德江书记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现在讲文化的开始多起来了。像很多建筑物,大家都意识到这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旋律,这里面就有文化。实际上,大到建筑,小到茶杯,里面都有文化,它的造型、它的图案、它的色彩,种种工艺技术后面的都有文化的信息折射出来。随着人们在新经济时代所接触到的知识,人们会对有文化的商品充满购买的欲望。

 

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四个公式:一个是水泥+鼠标;一个是组织创新+市场创新;一个是资金的资本家+知识的资本家;一个是知名品牌+企业文化。这四个公式或许可以算是我们在新经济时代的现实选择。

 

4

 

最后,讲段结束语。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的经济总量从全国的第12位上升到第4位,这种现象引起了全国的瞩目。昨天就在这里召开香港文汇报驻浙江联络站的挂牌仪式,当时文汇报的社长和副社长都说,“浙江现象”不单是在国内,在海外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现在省里总结了“浙江精神”,我觉得“浙江精神”的核心应该是创新。浙江省以温台经济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如果当初不能突破计划经济的藩篱,或者说是政府管制的桎梏,我想,个体私营经济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而正因为有了个私经济长足的发展,才对我们省内已经存在的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刺激。这种良性刺激的结果使得我省国有工业净资产超过了吉林和陕西,因而赢得很多兄弟省份的瞩目。他们讲以前总认为浙江就是个体私营经济发达,根本没有想到国有经济也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但是,没有个私经济的良性刺激,没有那种竞争的压力,我想浙江省的国有经济也不会干得这么漂亮。咱们现在要“富而思源”的话,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有经济,还真要感谢个体私营经济的创新哩!他们的创新给我们浙江的经济和社会,注入了一种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

 

在新经济时代,浙江在网络经济方面的努力也不落在全国的后面。我们现在的网络用户有40万,在全国省区中排第四位,以“cn(中国)”注册的域名,浙江省有2094个,也是同样居全国省区中的第四位。我们浙江还出了一些网络英雄,比较有名的是马云。他办的阿里巴巴网站,创造了没有一分钱收入而每日的品牌增值100万元人民币的奇迹。由于公司的发展前景被看好,日本最大的软件公司已经宣布注资2000万美元和他合作。再比如杭州市世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的中国的化工网,是中国第一个化工专业网。短短两年的时间,已经拥有了1600多家固定会员,占到了全国上网的化工企业的70%,它每天的供求信息就要更新200多条,每天有65万人访问网站。全国盈利的网站不多,但这家是盈利的。再比如,中国的化纤信息网是萧山的农民创立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投入了1600万元。新经济的佼佼者不只是这些网站,对于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来说,主要是怎样去把握新经济的发展方向,来加速传统经济和新经济的融合。

 

马克思在年轻时择业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意思是为全人类事业献身的职业是最高尚的。它和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主人公保尔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但马克思最后还说了一句话,“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实际上,这句话对于我们很多的传统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面向新经济,加速融合,你们的命运,也是令人羡慕的!

 

(全文完)

刊发于2000年11月15日的《浙经新论》

 

 

——成稿于2000年10月19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