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健康推进城市化,重心不在投资和建设的加强,而在体制和人文的变革。

 

 

 

转型发展的主题和“新三化归一”的应对

(下篇)

 

点击阅读:

 

 

       

 

9.应对之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 

——人:主要指农民。要以农民的转移转化为核心。 

多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偏差:“见物不见人(要地不要命)、兴城不兴业、重形不重神”。 

——刘鹤:2008《中国经济三十年与未来长期问题》,见《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一书。三个问题为: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定位;城市化模式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和加强教育。 

 

10.健康城市化的重心在于体制和人文的变革

——健康推进城市化,重心不在投资和建设的加强,而在体制和人文的变革。 

——体制突破有三:户籍+土地+社保。 

核心是土地:“化人必先化地,不化地无以化人;化地必先化制,不化制无以化地”。 

——经“第三次土改”,实现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切断新市民与“一亩三分地”的“血缘关系”。 

 

11.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等价交换

——农民“三块地”的商品化、价值化和资本化。实现城乡包括土地在内的要素自由流动和等价交换。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 

农村工业化历史使命的终结和农村的“产业兴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消除城乡居民的“身份印记”和“身份认同”。 

乡村治理的变革。 

 

12.“三次城市化发展浪潮”

——刘鹤:“三次城市化发展浪潮”(第一次是“大城市的兴起”……第二次是“小城市的扩散”……目前第三次主要是“通过强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交通和网络联系(city-region and net-working),全面提高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和大都市圈”。 

 

13.城市群:城市化的主体形态

为此刘建议:“我们需要认清潮流,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按照建立主体功能区和特大城市圈的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角度做好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混乱的城市格局做一次整合,以大城市为核心,整合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应做好政府事权划分、财税、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土地利用等制度设计,培育和创造符合中国在全球经济定位的大城市圈。”

 

 

 

      

 

14.应对之三:以产权、法治、信用为根基的新型市场化

——十九大:“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无论是产权明晰保护、法治建立健全,还是信用不再缺失,国内市场经济的发育,离现代市场经济还差距遥远。 

——十九大:“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需要以此为遵循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15.政府和市场的正确关系远未到位

——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政府和市场的正确关系远未到位。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深改的《决定》,指明了要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但事实上却往往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 

——逗号论:杨伟民2017.11.22称:十九大报告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的“和”改为逗号,“具有深远意义,进一步宣示了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决心和立场”。 

 

16.《力戒急于求成的心态》 刘亭:20140602 《浙江经济》

急于求成最大的表现,就是许多地方强烈的GDP增速偏好……其次的表现,就是不太愿意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前行中的困难,有那么点讳疾忌医、自欺欺人的意思……再有的表现,就是运动式推动经济的工作方法。 

——急于求成的表现还有很多,譬如城市化进程中人为拔高的城市化率,城市建设中蜂拥而上的贪大求洋,新农村建设中整齐划一的新村建设,开发区和园区建设中屡禁不止的盲目扩张,项目招商中愈演愈烈的优惠攀比,统计数据中见怪不怪的虚报瞒报,横向比较中你高我低的争先进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全文完)

 

 

——成稿于2018年1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