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和全面的改革部署相比,我觉得第一位重要的,还是要选准当地改革的突破口。这就好比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一圈圈的涟漪就会慢慢扩散开来。改革一旦有所突破,事物就会按固有的逻辑发生演化,这时候改革就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全国改革普遍的倾向是重视顶层设计、四梁八柱,这本来没有错。但我认为,更要重视在一个特定的时段之内,在一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如何精准选好改革的突破口。
 
  改革要聚焦、要务实,要选取经济上有增长,社会上有呼应,同时政治上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作为推动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化的“第一块石头”。
 
 

 

  【正文】接上篇:  
 
  除此而外,农地改革和人才改革也可以作为突破口的选项。譬如农地改革,相对比较发达的省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稀缺。再往下如何走?怎样拓宽发展的空间,并且更好地惠及于民,那就要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提出“两山”理念的时候说的。他的原话是:“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生态经济主要有四种业态,生态农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居业和生态知创业。关于生态农业,大家都知道,因为耕地关乎土地的用途管制,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生态加工业要多说几句。我的意思,是山区农村不要搞上规模的制造业,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大吞大吐,连劳动力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对当地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堪重负的。所谓生态加工业,就是那些资源供给在当地、消费半径也在当地,劳动力也是就近择业的特色产业。
 
  关于生态旅居业,即在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加载休闲、度假、康养、人居的因子,并不断扩展,想办法把城里人、退休的工程师以及一些比较有钱有闲还比较“小资”、比较“环保”的人士吸引到乡村来生活。生态知创业比较新,就是知识创造、文化创意等内容生产。随着交通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很多内容生产的活计,都可以转移到好山好水好生态的乡村和山区来做,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圈范围内的乡村。据刘世锦分析判断,“十四五”期间新增的经济总量,将有70%来自于都市圈地区。这个比例是否会有这么高还可以再讨论,但是方向和趋势绝对是不错的。
 
  上述四个生态经济的业态,除生态农业的耕地在外,其他三个如果需要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都需要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活化转用问题。不活化,工商资本就不可能进入,这就像当年我们不搞开发区,不提供给外资办厂的土地,外资就无法落地和进入一样,什么都干不成。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这也是一个促进分化分工的好机会。他转过来搞生态旅居业和生态知创业,不是一个管理者就是一个从业者。宅基地的资格权可以生出一笔财产性收入,房屋可以有租金收入,自己可以有就业收入。城里的一些产业和人口疏解到乡村,城市也可以促进有机更新、疏朗发展。总之,像城市搞活国有土地一样,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一旦按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守住集体的最终所有权,活化可流转的土地使用权,并加强相应的规范管理,农村不但乱不了,还可以活起来。生态经济发展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即“产业兴旺”才能夯实,农民也才有可能接续地致富。
 
 
  人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此,不妨借鉴一下当年“大包干”的经验。农业生产经营实行“大包干”,人们都说这是一次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这话对不对?当然对。但从问题的实质上去看,它其实还是一次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不就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家庭)三者利益的分配吗?那时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要吃饱肚子,所以要调动种地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还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继续稳定承包制。但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调动脑力劳动者包括知识分子、专家、工程师的积极性,还有就是技师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但在分配制度上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准,那怎么办呢?
 
  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在脑力劳动者的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看起来现在发展还稍微偏后一点的地区,你更要采用比较极端的、让利于民的分配制度改革来打开局面。不然,就好比“温水煮青蛙”,总是不能有效地激活人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的积极性,那发展的新局是很难开启的。
 
 
  最后,围绕着畅通经济循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也可以选取个把改革的突破口。中央最近总是在提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把它确立为一个大战略。对此我曾有两句话八个字的学习体会,叫作“自主为要、循环为重”。也就是内外循环我们都要,但在“都要”的过程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底线思维,努力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就和坚持自主创新一样,我们也要走好自主发展之路。还有就是无论内外,畅通经济循环是最重要的。产品要有销路,投资要有回报。说到底,创新循环也好,绿色循环也罢;高效循环也好,安全循环也罢,最后还是要让内外整体经济都能够进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新发展格局的“新”,我理解就“新”在这里。
 
  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这个新格局中是干什么的呢?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减少甚至是消除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这样一来,改革、开放和发展、安全就高度融合、深度统一了。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日中央深改委第15次会议上强调,“要运用好这些(十八大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成果,在抓落地见效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
 
  总之,改革要聚焦、要务实,要选取经济上有增长,社会上有呼应,同时政治上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作为推动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化的“第一块石头”。(全文完)
2020年9月20日下午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