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样来理解“两山”理念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 是体现了“发展阶段论”,或谓发展观的进化论。其次,是体现了“天人合一论”。再次,是体现了“民生福祉论”。最后,是体现了综合治理论。

旧文首发
谢谢主持人对我的“推介”,然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做个交流,非常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借此机会,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两山”理念的溯源和延展;第二,未来浙江经济的两大主体形态,信息经济和生态经济,侧重讲生态经济;第三,怎么推进?“互联网+”和“生态+”,侧重讲“生态+”。
刚才我们去安吉余村参观了一下,我记不得是同行中的哪位同志讲的,“这个地方相当于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会址”。咋一听好像是“不着边际”,但细琢磨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回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就是30年一变。正好比古人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是有大智慧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搞计划经济大数将近30年;接着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但同时是粗放的增长又30年;然后现在进入到了第三个30年,那应该是搞集约增长、生态经济的30年。所以说,在中国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发表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两山论”,显然具有转折性、标志性的意义。把这个地方辟为一个纪念性的会址,安吉余村也就相当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遵义会议”召开地。

我今天来,事先还准备了一个课件,题目叫作“‘两山’理念引领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下面,我就讲第一个问题:“两山”理念的溯源和延展。
“两山论”正式见诸文字,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日报》撰写的《之江新语》专栏。后来浙江人民出版社编发了集子。我查了一下原书原文,它的小标题本来并没有“就是”的字样,而是写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可见这里还需要有一个转折和转化。他为什么写这个题目呢?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所以说,这件事办成办好,还要有一个过程,要有一个必要的前提。
今天到场的还有我们宁波大学的沈满洪校长,我看他另外一个职务是省里生态经济促进会的副会长。我的这个想法,我认为是和他的“头衔”高度一致的。绿水青山不会自然而然地就是金山银山,它一定要经过一个生态经济的转化过程,然后才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我今天讲的侧重点,恰恰就是在这里。为此,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两山”理念。
为什么要讲遵义会议?我觉得因为生态经济是跟我们整个发展的大趋势高度合拍的,不然的话就谈不到这一点,也没有这么重要的历史地位。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2002年我们省里主持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2002年,正是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调到我们省里来接张德江书记的班),还是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作报告,十八大作了第二次,然后十九大就要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了)。这两次不同层级的党的重要会议上,都讲到了“五化”的发展大背景,即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浙江的提法是“城市化”)和国际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我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大转型——“新三化归一”》,也是我《发展时评》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我在书中推出了一个公式叫作“新三化归一论”,也即很简单的一个算术加法式:“新型工业化+新型市场化+新型城市化=现代化”。这本书400多页,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个公式及相应的分析框架展开解读。在我来看,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就是新型工业化,走向国际化的市场化也就是新型市场化,因此原先说的“老五化”,就可以精简整合为“新三化”了。

事实上,“新三化归一论”,还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经济的层面。若是从广义上来说,应该再加上另外“两个化”:也即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社会治理上的法治化。
讲到这些发展的大趋势,不过是我的一个铺垫,重心是下面要展开的。也即进入新世纪以后,作为我们中国的发展来说,还有两个最新的特征是信息化和生态化,生态化或者也可以叫作绿色化。信息化不是我们今天论坛内容的重心,我可以很简单的“一带而过”。譬如所有实体事物,都可以在虚拟形态上得以呈现,这就是“实体虚拟化”。虚拟信息通过数码和网络,被人们所利用,这就是“信息数网化”。信息科技发展到今天,就像“水银泄地、无孔不入”,对各行各业进行了渗透、融合、带动和转化,这就是“科技泛在化”。然后到了最终应用环节,是智能和智慧的赋能及增值,这就是“应用智能化”。好比我们讲的分享经济,同时也是“共享”的发展理念。分享和共享,是一个统一体的两面。前面的四句话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这是我个人概括的一个版本,也许经不起推敲,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
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觉得简单地讲就是这么三个过程:以瓦特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以爱迪生电灯为代表的电气化,以及当下以电脑加上网络,再加上大数据和云计算,合在一起的信息化。高度抽象的话,我看就是这么三次。作为信息经济基础比较纯粹的信息产业,具体可包括四个方面:科技的研发,装备的制造,基础设施的运维,以及相关内容的生产。所谓内容生产,就是我们搞的广告、传媒、文化、宣传,甚至是教育、知识创新,等等。
我们省里提出来的发展重点是信息经济。怎么理解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我来看,信息及信息科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里广泛而深刻的赋能及增值应用,这才叫信息经济。如果你100块钱投进去,最后100块钱又收回来,那就叫产业,是简单再生产。100块钱进去,120块钱出来,多了20块钱的剩余价值,或者叫新增价值、利税,那就叫经济,是扩大再生产。好比说原来只是简单的资金运动、货币往来,但现在一旦带来增值收益,货币或资金就变成资本了——最初投入的那100块钱,成了“能带来货币的货币”,这种货币就叫作资本。
产业和经济的联系,有点类似于货币和资本的关系。大家都是货币,货币只是货币,但资本却是能带来货币的货币。大家都是产业,产业只是产业,但经济却是能带来利润的产业。这也就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在商品货币条件下是要“钱生钱”的,是要有增值效益的,不能只是“从100块钱到100块钱”的“穷折腾、白忙乎”。

至于生态化,实际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1992年,18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其中心议题是可持续发展,即“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倡导人类社会超越个人、团体、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关爱地球,呵护自然,珍惜资源,善待环境;坚决摒弃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所沿用的那种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废物”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当然,也有一种中国特色的说法叫作“绿色化”。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后来是以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联合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会议,新闻通稿上是这么报道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起先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论,这次又增加了一个“绿色化”,成了“五化同步”。
但是这个提法,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时,又转化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或因此也就不再提“五化同步”了)。这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其中,对这个“绿色”也进行了专门的解读:“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那我们怎么样来理解这个“两山”理念呢?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这个“两山”理念体现了“发展阶段论”,或谓发展观的进化论。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己解释的:一开始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接着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最后认知进一步深化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再后来干脆斩钉截铁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然,这其中要经过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个转化。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讲,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其实早已把生态经济内在地包括进去了。
其次,是体现了“天人合一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时就有这个思想了。譬如《庄子·齐物论》里就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类对自然界不能只是简单地攫取、掠夺,或者叫开发、利用,实际上自然界、生态环境这个客体,和你人类这个主体,都是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天人合一”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认识的很高的境界。
再次,是体现了“民生福祉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这句话讲得特别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能简单地认为民生就是一个钱多的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了,再多的钱有什么用?我们总不能靠牺牲环境来赚钱,赚来的钱又用在了治疗因为环境恶化而造成的疾病上,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后,是体现了综合治理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五大建设)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是比较宏观的。比较微观一点的,也讲到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话写进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深改《决定》,也写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关于“就是”的论断,我在这里特别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关于“两山”理念三个阶段的部分演讲词。他说“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于他是自始自终、一以贯之的。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省里来工作的时候,第一步是来当代省长的。既然是省政府的主官,当然首先要听听省政府主要部门的工作汇报,也要到经济大市大县去实地看一看。所以安排汇报的头一家,就是我们省计经委,那时候刚经过机构改革叫发展计划委员会(现在改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他兴致很高,边听边聊,大约拖到午后一点来钟才吃上饭。回委里的路上,我跟刚来我委出任一把手的主任就说了,“你听明白了没有,新来的领导对什么事情特别关注?”。他随口反问了我一句“对什么事情?”我说,听下来好像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词是“生态省”,第二个词是“循环经济”。2002年的时候,循环经济还是一个相当冷僻的概念,在领导干部中用到这个词儿的人还真不多。第三个就是“海洋经济”了。
后来很快就开省人代会了,他没再去选省长,而是直接当了书记,吕祖善经选举出任省长。然后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主动请缨,亲自挂帅,出任了生态省建设的领导小组组长,接着又出任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第三个海洋经济领导小组组长虽然没有再出任,但是他自己花了一周时间,搞了一次非常深入的海洋经济专题调研。在他的主导下,省委听取了全面汇报,把我们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目标,正式调整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还要求举全省之力,建好舟山连岛工程。今天我们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省,建设舟山群岛新区,但奠基石早已夯实了。就像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涉及到海洋经济方面,也已经开过了。
记得有一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省里循环经济的领导小组会议,正式开会之前他先拿起一本书翻开念了一个自然段,大概总有四、五行字。然后扬了扬书本对我说:“听说这个书是你们写的?”我马上说,“那不敢当,是我们组织省内大专院校的四名循环经济方面的专家写的”。这本书也是我们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序。四位专家今天的论坛就来了两位,一位是宁波大学沈满洪校长,一位是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鲍健强院长。
本文系作者于2016年5月19日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学术论坛(2016)——‘两山’重要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下接之二)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