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116 #共同富裕系列#
“
这次再推共富,不能脱离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仍是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不能脱离40年改革开放、经济基础已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不能脱离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和数智文明时代的实际……
”
2023年2月7日成稿
有机会参加这么“高大上”的调研座谈会,现就面上推进共同富裕这项工作,提点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这项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戒空防左”。中央提共富是改开四十年新形势的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适时、正确的。但在中国,并不是看似正确的决策,都会有预想的结果。是好是坏,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譬如“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点毛病也没有。但在执行当中,就变成了只有“多快”、而没有“好省”的“一头热”,最终犯了“左”的错误。
不坚持共富,社会主义要“失魂落魄”,也容易引发社会失衡和社会撕裂甚至是社会动荡,显然不行。但怎么个“坚持”法,大有讲究。十九世纪初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等人搞的共富实验,出发点都是好的。虽然也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但恩格斯仍然把它们归为“空想社会主义”。新中国以来搞“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三面红旗”的动机,也都是对的,但干着干着就演化成为了“第二个空想主义”。
这次再推共富,不能脱离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仍是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不能脱离40年改革开放、经济基础已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不能脱离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和数智文明时代的实际。如果不能在上述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认知共富,那共富实践就很有可能会出现重大偏差。从目前社会舆论、公众心理及各方面的反映来看,“空”和“左”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譬如现实生活中对民营经济有意无意的淡漠、动摇和排斥,就是当前对推进共富现实的干扰和阻碍。
第二,政府部门推进这项工作要“戒急用忍”。为什么好心最后没有办成好事?历史的经验就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现在也有若干表现:部署上的“大而全”,要求上的“高而急”,布置上的“多而细”,考核上的“密而实”,舆论上的“虚而乱”。包括“高大上”的宣传、行政化的推动、功利性的考核,加上上下一般粗,唯上不唯实,也是弄得上下身心俱疲。我觉得还是要回到习总书记对共富是项“长期任务”,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定位和要求上来,力戒喊大口号、定高指标、说过头话、许空头愿、办火急事。在共富这种敏感问题上,尤其不能三番四复、来回折腾,包括大呼隆、运动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塔西佗陷阱。”
第三,建议面上推开这项工作前要“四重”优先。哪“四重”优先?一是“重研究”。现在看,思想理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是严重滞后的,针对性也是比较差的。网络舆情乱象干扰,是因为主流媒体和宣传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突破、旗帜鲜明的立场态度、入脑入心的娓娓道来。合法的私有财产不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吗?“消灭私有制”是怎么回事?民营经济就是“私有制”吗?为什么只对资本“设置红绿灯”?平台经济就是“垄断”吗?能否说“共同富裕就是‘普遍富裕(指享有底线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即便是想要“办好事”,也不能只凭“毛估估”,起码是要进行长时段的精算的。如此等等,虚实两方面的研究不到位,就难免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折腾。
二是“重基础”。中央非常强调“基础性制度安排”,这固然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探讨,但主要还是属于中央的“顶层设计”。譬如,国家和社会都有一个治理的问题,治理又主要涉及百姓和政府两个方面。现在连一个人口数据都五花八门,难道就不能删繁就简、九九归一,搞一个全国唯一权威和基准的数据吗?政府这么多部门都与推进共富有关,但能不能确立起一个“家有千口、主事一律(法律制度,由‘主事一人’演绎而来)”的高效运作机制来?这两个基础性的东西不搞好、搞准、搞到位,地方和部门的很多努力,最后很有可能都是“空转”和“虚耗”,有时还会制造出新的“麻烦和问题”来。
三是“重改革”。共富在中国语境下,40年前是一个改革的问题,今天仍然还是一个改革的问题。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共富又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不能办砸的事情,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当然要抓好试点、稳步推开。但是,现有浙江的共富试点实质性的改革突破并不多,因为一涉及“实质性”,就要触及中央事权。譬如说,改革本来要“变法”,但条线上的要求,基本上就是“于法有据”,又缺乏一个辩论和博弈的机制,这还怎么变?改革可以争取“尚方宝剑”,但深水区的改革都是综合性、一体化的,不知谁又能来授予这柄宝剑?再譬如说一些改革做法还牵涉到是否冲击“政治正确”。万一被扣上帽子、抓住辫子又怎么办?现在的行政管理还是“自上而下”、“谁大听谁的”,凡改革事项也都要上报批复,如果改革请示“泥流入海无消息”怎么办?诸如此类,上级不放权、改革不成气候,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四是“重共识”。这里讲的“共识”,特指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四敢”: “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说得太好了!但我们也要想想,为什么过去敢而现在不敢了?大的政治气候和舆论环境没有松动,“四敢”会不会成为“空谷足音、对牛弹琴”?守正创新的“守正”,应当是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市场化改革开放不动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当下中国社会最大的共识,也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须坚持的“政治正确。”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