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148 #新观察系列#

“
7月31日下午,数字中国的浙江探索暨数字浙江建设2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出席会议并致辞,副省长柯吉欣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王坚,国务院参事薛澜等专家学者、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社科研究机构代表等参加会议。笔者有幸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受时间限制,部分内容作了压缩。
”
一 、 数字浙江、数字中国和数字化发展
有幸与会和大家作个分享交流,我的题目是《切实提升“数字化发展”的自觉》。既然是一个研讨会,我就想来讲一个认知问题,“自觉”本身涉及到认知。有人总以为认知、观念、思想、理论之类都是“清谈”,存粹是“耍嘴皮子”,“没用的”。殊不知认知太重要了,因为“认知支配您的行动,行动养成您的习惯,习惯造就您的性格,而性格最终决定您的命运”。
小到个人,大到世界,都是这个道理。我们这次理论研讨会的名头是“数字中国的浙江探索暨数字浙江建设20周年”。去年3月,我和陈畴镛老师携团队共同编著的《数字中国的浙江探索》,已作为“新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系列教材之一,付梓印行,正式出版。“数字浙江”建设牵涉到省运,“数字中国”建设牵涉到国运,不可谓不重要。但参与其中的人们如果认知不到位,缺乏自觉性,那这件事就不好办,或者是“说过拉倒”,也很难见效。
1、“数字浙江”和“八八战略”中的新型工业化
习总书记主政浙江,在2003年1月的省两会上,提出建设 “数字浙江”。同年7月起实施的“八八战略”第二条,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什么是新型工业化?2002年党的十六大早有解读,即“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2、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八八战略”推出20周年,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大的优势是实施的连续性和坚定性。2014年省里提出“发展信息经济”;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改称“数字经济”;2017年底省里明确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杭州在“十四五”规划里明确定位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数智杭州、宜居天堂”。2021年“新春第一会”上,袁家军书记推动“数字化改革”。再到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易炼红书记提出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发展”这个词在浙江的语境之下,显然聚焦在了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和提质(高质量)发展上。
2022年浙江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万亿元,居全国第四,占生产总值(GDP)上升至50.6%,比重为全国各省区最高;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8977亿元,占比11.55%,“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3、“数字化发展”的重大命题
2020年11月,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首提“加快数字化发展”并单列一条。随后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此扩展为一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具体包括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四章。当然,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最新的提法,是去和“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作了相对应的表述。
在《规划》奋斗目标中,和“数字中国”一样,两次提及“数字化发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何谓“数字化发展”?即数字信息科技引领和加持的发展。我个人更愿意使用“数智化发展”的概念,因为它较好地发挥了古汉语“单字表意”的优势,把“数字信息科技”的“数”字,和“智能智慧化应用”的“智”字,极简化地组合在一起,完整呈现了手段和目的的高度统一,表明了“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语)”的价值取向。

二 、 多侧面提升数字化发展的自觉
4、从人类社会发展大势,提升数字化发展自觉
人类社会极简史: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近代“三化归一”:工业化+城市(镇)化+市场化=现代化
当代“三化归一”:数字(智)化+绿色化+人文化=现代化
近现代人类社会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四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或数智化)。
5、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数字化发展自觉
中美竞争+俄乌战争+世纪疫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中哪个最具根本性意义?首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下主要围绕着数字科技、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展开。
以上“四脚落地”中,谁的渗透力最强、带动性最大、影响力最深远,毫无疑问首推数字信息科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广泛而深刻的赋能及增值应用,也即数智化变革、数智化创新,或谓数字化发展。
6、从党的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提升数字化发展自觉
党的20大提出:中心任务是现代化,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怎么体现?
一是更精工:精工制造,品质优良。人脑+经验↗电脑+算法;
二是更环保:减量化、尽量化、增量化;
三是更高效:时间等一切要素利用的最大化、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创富的最大化。
当数据作为精准检测和监控的结果,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等手段反馈优化到设计、制造、营销的全过程时,人类的整个生产活包括生活,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纳入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7、从全面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内涵,提升数字化发展自觉
误读之一:数字经济是虚拟经济。
有人说:数字经济是虚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祸害”,我们要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
这句话的后半句没错,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万万动摇不得。但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实体经济。更深层、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今天真正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实体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经典:“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果我们按中央“三个代表(指上述互联网等三个词所代表的数字信息科技)”的要求去做了,并且的确“融合到位”了,那么这时候我就要追问一句:这还是原来的实体经济吗?它难道不是已经成功地变身为一种“新实体经济”了吗?
大家不要忘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招是什么(“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去产能”。那些个工业产能还不都是实体经济!但货不对路、粗制滥造,还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这种实体经济我们还不应果断“去除”吗?。
我们口口声声在捍卫实体经济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要加快发展的,不是这种“笼而统之”不加区分的实体经济,而是面向数字化变革、经过数字化转型、已然成功进行了“换头术”改造的“新实体经济”。说它“新”,就“新”在了虽然它的身体还仍然是实体经济,但由于它的脑袋有了数字信息科技的渗透、融合、带动和转化,结果就整个人体或经济体来说,它已经蝶变(“变性”)为“新实体经济”了。
结论:新实体经济=数字经济。
误读之二:数字经济就是淘宝、天猫之类的网购平台。
有人说,什么“空唠唠的数字经济”,我们就是干实体经济的。千万不要听他们的忽悠,我们不能上贼船。既然文件上总说“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还有因此简称为“数实融合”的,那数字经济就是实体经济的对立面,也就是确定无疑的虚拟经济了。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区别和对立是否存在?当然是存在的。这但只是在理论抽象和学术分析中,才有其实际的意义。现在可以称得上虚拟经济的行当,无非是金融业和信息业。但在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又有谁能离得开这两个所谓“虚头巴脑”的行当?小平同志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心都不要了,还有命吗?现代化战争打的是什么?是情报、是信息,是精确制导导弹、无人机和高精度反导系统。
鸦片战争中满清朝廷用农耕时代大刀长矛之类的冷兵器,去抗争英国工业时代船坚炮利的热兵器,那就是一场永远抵挡不住的非对称战争。如今乌克兰依靠星链互联网支持的高精度单兵武器,照样抵挡了俄罗斯气势如虹的“钢铁洪流”,不也是一场准非对称战争吗?当代战争光靠英雄气概、牺牲精神和血肉之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靠现代数字信息科技的加持。自海湾战争以来,世界从来打的都已经是电子战、信息战了!可以想象今后的战争,将会是机器人等无人军事装备的大比拼!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本意,其实就是前面引述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那句经典,也即要注重推动以“三个代表”为主的数字信息科技,在我们实体经济中的加持应用。但由于表述上的原因,结果不知不觉之间让人们把数字经济,看作是实体经济的对立面,并进一步推定为类似网购平台那样的虚拟经济。
现在,需要对数字经济做个正面的解读:
数字经济是由两块组成的:一块是数字产业化,一块是产业数字化。误读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人们滑入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认知陷阱。
数字经济的组成:
——本体性数字经济(数字科技直接转化的产业化)=信息科技研发+信息装备产品制造+信息基础设施投建运维+信息内容生产。
——应用型数字经济(实体产业间接应用的数字化)=数字信息科技在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内的“赋能和增值应用”。譬如融合应用之后的商品购销成为电子商务、加工制造成为智能制造、交通运输成为现代物流、视频课堂成为网络教育、医院诊治成为远程医疗、电子货币成为科技金融、城市治理成为智慧城市,等等。
——两者在一国一省数字经济盘子中的占比:前者:20~30%;后者:70~80%。两者相加,才是100%的数字经济整体。
何以评估数字化发展的水平?
何谓发展的数字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普遍应用数字信息科技以达成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区域经济中数字化发展的水平,通常可以数字经济的两个相关结构性指标(大小两张饼)加以观察和表达。
一为国民经济(GDP大饼)内部,其中数字经济占比。
二为数字经济(小饼)内部,其中本体性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和应用型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之间的占比(如前所述)。前者占比过低,表示数字信息科技研发创新不足;后者占比过低,表示数字信息科技推广应用不足。
结论: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8、结束语
提升数字化发展的自觉,建设数字浙江和数字中国
——浙江市场化改革先发、数字经济先发、平台经济先发,具有较之全国更为包容的工商文化、更为宽松的创新环境、更为有为的政府服务,我们更要咬定数字化发展的青山不动摇。
——浙江的数字化发展基于工业化、但又高于单一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数字化发展必须依托数字化对于工业化的带动,即“新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字化水平,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天然尺度。
——以经济和社会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个先行”和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达成!
2023年7月30日成稿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