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杂谈系列#总1235
“去年的4月和7月间,曾以《“十五五”杂谈》为系列,在我实名公众号上发过五篇随笔。眼见得已进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冲刺”阶段,遂再捡起这一话头,再划拉几篇东西。日前饶有兴趣地拜读了徐林先生的一篇3万多字长文,感触良多。作为深读的一个环节,于是想着多少说上几句,这是之二……”
2025年6月28日成稿
▼
《比较》编辑室向徐林先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探讨“十五五”规划期我国面临的外部格局或谓国际形势。尽管双方的问答都讲到了“国内外环境”一词,但其实内容只涉及“国外环境”,“国内环境”的分析付之阙如。
小平同志在改开之初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研判,今后是否还会延续?对此徐林并没有给出直接的回应。他回顾总结的是,基于这一总体结论,我们几十年来的外交,基本上还是以“和平外交”和“经济外交”为“主线”。尽管也经历不少类似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中日钓鱼岛争端、台海风云等“突发事件和挑衅”,但由于应对得当,“有效缓和了当时的局面”。这个世界,并“没有发生过影响面波及全球的大国间战争,特别是核大国之间的战争。”我国也由此“获得持续几十年和平合作、稳定发展的机遇。”
但是,“如今的地缘政治出现了一些根本性变化,其核心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原有的国际体系正在日益瓦解。”徐林进一步分析道:一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特别是中国军力的不断增强,“美国越来越多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追赶压力和竞争挑战。”二是中美之间因为意识形态、价值观、政治体制的深刻差异,美国政界已将中国视为美国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最大竞争对手,彼此间的矛盾已呈现出“结构性特征”,难以在短期内缓解。三是美国已联合其盟友,全面推进与中国的脱钩断链,包括开打贸易战,让制造业回流等。
对于高举“MAGA”大旗的特朗普2.0政府,虽然在内外政策及其操作手法上,会与前拜登政府有显然的不同,但他们对中国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核心目标,我想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美国政界在对中国可能接受“全盘西化”的幻想破灭之后,随着中美之间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他们的焦虑日见突出。加之美国国内矛盾的加速积累,愈发显现出一种对外战略上的力不从心和应对混乱。

但即便如此,我们自己还是要保持冷静头脑。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还是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无意去改变二战以后形成的基本国际秩序。努力争取一个更长时间、更为稳健的和平发展外部环境,集中精力把我国发展的质量搞上去,把老百姓生活的水平搞上去,仍然是我国外交和国防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
只不过和过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样的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建立在中国自立自强的基点之上。我们珍爱和平、争取和平,但必须要以强大的国防为前提,增强和保持常规军事及核打击、空天数智打击的威慑力;且夯实相应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也正是仰赖这种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我们才有希望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最终成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
中美关系紧张,肯定会影响到中欧关系、中非关系、中拉关系,以及包括中国和东盟、中国和中亚、中俄、中日、中韩、中印等中国与周边的关系。但无论如何,这世界不会是“铁板一块”。如果让对殴变成了围殴,是对手的高明,也是我们的愚蠢。记得在中美开打关税战时我曾说过,吃饭穿衣、物美价廉、比较优势——这些都是人性、常识和规律,尽管在高压威逼之下会出现一时的扭曲变形;但放长眼光来看,这些根本性的东西终究还是无可违拗的。我们有毛主席当年力促“抗日统一战线”的法宝,只要心领神会、善加运用,相信对那些不大不小的波澜,都还是可以从容应对的。
徐林充分铺陈了外部世界的种种不确定性,最后笔锋一转,还是把出路落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能够对世界和平产生冲击并将中国引入战争的不确定性,主要还在南海地区、台 海地区和朝鲜半岛”。这说到底,仍然是一个周边的问题。“这些地区是我们自己具有较大选择主动权的地区”。在我们“有意愿和能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依然有较大的主动性把握自己的立场和机会,用更高的政治和外交智慧和更强的综合实力,去争取和平并赢得更多竞争优势和发展机会。”
对此我很是认同。在台 海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和 “九二共识”,和平统一祖国,是我们的战略取向。但在战术上,我们从不放弃武装打击台 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必要。顽固台 独势力是极少数人,完全可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们着眼于台湾的民众,着眼于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着眼于两岸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周边的国家,是我们永远搬不走的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就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中央已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举措,中心任务就是弘扬“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国际风云变幻,但不变的是我国始终不渝坚持的对外开放。国内发展顺利的时候要开放,不顺利的时候更要开放。“十五五”规划期力推的高水平开放,是深化的改革开放,是制度型的提升开放,同时也是自立自强的自主开放。“单边开放”的用语,表达了我们在外部压力下仍然不改开放初衷的决心和态度,但“自主开放”更能体现在百年新变局下、我们所要坚持开放的要害和要义。自主开放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开放(“当然,其中的‘我’,肯定不是某个个人,甚至不是某个党派;而是人民,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见2020.1.2《“自主开放”才是第三次开放的核心要义》),更是充满自信、自立自强的开放。这种开放,既能包容我们过去的开放,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又能防止开放进程中可能发生的迷失和风险,更好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体现出认知新变局的与时俱进和守正创新。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