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由实向虚、退二进三;避重就轻、‘聚义造反’——将转型升级进行到底!”——这就是我对杭萧钢构的“进一言”。


 7月6日下午,我随浙商发展研究院的同事们去“杭萧钢构”走了一趟。诸如此类的调研活动,是我的“最爱”:因为“实践出真知”,看看听听身处第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是在怎么想的,怎么干的,实在是最最“高大上”的受教。那比静止的读书和正襟危坐地听领导讲话,可是实在和有趣多了!

天气暴热,但心情更热。随行的《浙商》记者立马写出一份报道发在“浙商杂志”官方微信上,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就是“情怀”。我从企业介绍的三句话里,感受到了单银木董事长的“理念和情怀”。同行中的“建筑业大腕”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先生,则由衷称赞单银木“是一条汉子,是一位有追求、有情怀的浙商”。

在此我就不谈情怀了,因为刚刚写过一篇关于网易总裁《丁磊的情怀》,再扯或有炒作之嫌。我还是顺着记者选取我发言中的一个建议:“未来杭萧钢构如何从重资产模式转向‘轻平台’模式”,再多说几句。

重资产应和轻资产相对,产业链应和价值链相对,建筑制造应和综合服务相对,生产施工企业应和服务型平台相对。其实我在发言中的原意,是指像杭萧钢构这样的企业,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并最终完成自身发展定位的提升和模式的转型:即由长于建设制造的重资产企业,实质性地转向长于综合服务的轻资产平台。一定意义上,或可换句比较直白的话就是“由实向虚、退二进三、避重(资产)就轻(资产)、‘聚义造反’——将转型升级进行到底!”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杭萧钢构原为一家主要从事钢结构制造和钢结构房屋建筑的工业(制造业+建筑业)企业,今后要努力成为一家以设计总包(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科技研发、专利标准,组织管理、品牌营销、投融资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业务的综合服务商,要以自身强烈的绿色发展情怀(“聚义”),引领建筑领域的颠覆性变革(“造反”)。

事实上,早在“十二五”时期,杭萧钢构已经做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并切实付诸实行:在多高层钢结构房屋的建筑布局、结构类型、楼板墙体、抗震防火等方面,他们已取得了300余项国家专利,主编和参编有30多个地方、行业和国家标准及规程规范。在他们的对外宣传上,也确认自己就是一家“集‘总承包、设计、生产、建材和开发’五位一体的绿色建筑集成服务商”。

但是,转型升级还处在“现在进行时”,还远没有到位。所有那些貌似“务虚”的付出,是不是更多的还是出于对夯实业务、扩张市场、把实业“做大、做强”的考虑?杭萧钢构的业务总格局中,既有虚、又有实;既有三(三产、服务业)、又有二(二产、制造业+建筑业)。然而就工作的重心来讲,会不会更偏好后者:虚是为实服务的,“三”是为“二”追加的,服务商是为制造商及建筑商配套的?至于大量占用资金、体现为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的“有形资产”,还是要比包括科技管理、制度文明、关系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大”得多也“重”得多?

即便是这样的认识和把握,就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草创时期”来说,或许都没有错,甚至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我来看,对发展到今天的杭萧钢构来说,却是需要“与时俱进、更上层楼”的。

因为从发展阶段来讲,凡事确有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问题。做强杭萧钢构的百年基业、在房屋建筑领域推动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肯定是“单银木们”的奋斗目标。但要实现这个堪称宏伟的终极目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路径和重点或许是不同的。在创业的初期,要机遇没机遇、要技术没技术、要业绩没业绩、要资金没资金,只有一个好的理念和情怀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也是难以服众的。但杭萧钢构经过近30年的历练和积累,包括经受了那次轰动一时的股票风波打击,现如今他们已经把“草创阶段”需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都已经较好地解决了,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要说机遇,以钢结构建筑为重要表征的建筑工业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当今欧美和日本工业化建筑量已高居总建筑量50%-70%的背景下,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周福霖公开表示,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3%-5%。以至于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设计大师梁思成,早在半个世纪前写就的随笔:《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至今仍被视为“建筑工业化的深刻洞见”而被人们反复引述。

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何以消化?“打小(企业)压低(水平)扫僵(僵尸企业)”的“去产能”虽属必要,但开拓钢材的新用途和新市场则更为“积极”。中国铁矿石资源严重短缺,在房屋建筑中大量采用钢结构,可回收循环利用,既减少环境污染(周福霖:建筑能耗和建筑垃圾,都占到国家总能耗和社会垃圾的接近一半),且“藏钢于房”、“藏矿于国”,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环境影响高敏、人工工资暴涨的今天,类似杭萧钢构这样的构件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新型建筑业,已对传统的秦砖汉瓦、手工砌筑,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

要说技术,杭萧钢构已经有了最新一代的“钢管束混凝土束剪力墙体系”,并经权威部门鉴定和实践验证,且建造成本已和传统技术持平。要说业绩,2015年比上年净利润的增长翻番,更能显示其无可阻遏的高成长性。全国20多个加盟企业的“望风来投”、“强强联手”,足以证明其品牌技术和市场营销的含金量和吸引力。要说资金,无论是A股市场的逆风涨停,还是互联网时代的“众筹众创”,都表明企业已进入到“不差钱”的境界。说到底,这还不是单纯的哪一项或某几项强大,而是作为一个引领发展潮流的综合服务商的所有基本点,在杭萧钢构多年的奋斗中,已然基本夯实,由此顺势而为的转型升级,已在杭萧钢构的前进道路上实质性地启动了。

“由实向虚、退二进三;避重就轻、‘聚义造反’——将转型升级进行到底!”——这就是我对杭萧钢构的“进一言”。

(成稿于2016年7月11日,曾发布于2016年7月11日《浙商杂志》官方微信)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