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对标未来的发展目标,把眼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务实行动搞好。

 

 

 

 

务实改革,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40年,杭州的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4.2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556亿元;常住人口从1982年526.05万人(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1964年第二次普查为421.90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946.80万人;特别是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2000年数据),扩大到到目前的8002.8平方公里,超过南京全市的6597平方公里和上海全市的6340平方公里,成为江浙沪范围内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   

 

在我有限的工作接触中,对杭州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印象特别深:

 

一是民营经济领先,在全省排在第一。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6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0.2%。

 

二是新经济发展领先,正在崛起为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2017年,全市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4251亿元,增长20.4%,占GDP的33.9%。近三年来,杭州信息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2017年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6%。

 

三是都市圈发展领先,在全国综合评价排第四位。成为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充满活力的长三角金南翼。

 

四是特色小镇发展领先,成为全国的典范。在全省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杭州分别占据了24.3%和23.8%的比重,其中基金小镇、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被列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受到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肯定。

 

五是城市面貌变化领先,西湖西进和西溪湿地堪为世纪工程。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跨江发展迈入拥江发展,并成功承办了G20峰会这样的全球盛会。

 

这些在全国领先的发展,无一不是杭州相应的改革领先的结果。正所谓“改革到哪里,发展就到哪里”。今后杭州要成为国家的中心城市,要成为全球活力创新之都,要成为世界休闲宜居之城,要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曾在一次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工作的座谈会上说,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对标未来的发展目标,把眼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务实行动搞好。

 

 

 

围绕上述几个发展定位,我对下步杭州市的改革开放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切实推进政市改革的落地生根。政市改革是指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改革。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就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调动了亿万市场主体内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近年来,在强调顶层设计,加强改革试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就是对来自基层和群众的、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创新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和谦卑之情,也缺乏必要的冲破陈规陋习的胆魄和担当。这是深可忧虑的一件事,必须尽快加以扭转,否则再丰厚的改革红利,也会坐吃山空。

 

杭州的行政效能在全国还算是高的,但还有政府部门“越位”和“缺位”同时并存的问题。党政部门对于经济工作的领导,要更多地采用间接引导的办法。要推动行业协会和同业公会等社会组织的发育,并大力支持他们开展工作。要真正做好保护产权的工作,让企业家安心投资、放心经营。要全力维护好市场秩序,坚决打击经济犯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是政府部门要提供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保护市场公正运行的制度供给。建议抓住这次全国党政机构改革的难得契机,细心倾听市场的呼声、百姓的诉求,搞好这一次贯彻中央精神、但更要接杭州地气的机构改革,以减权、减人、减支的“干货”,收到增动力、增活力、增实力的“实货”。

 

2、切实推进杭州城市的国际化。杭州市委、市政府已经确立了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部署。但我想强调的是,对国际化的内涵,一定要完整把握、深刻理解。我在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中,曾表达过这么一个意思,“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在杭州市发展的新阶段下,(杭州市)再把国际化作为一个总的发展导向提出来,其兴奋点和突破口就得和过往有所不同。譬如过去主要是开放型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大都市、中央CBD,等等。这些不是不要,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点应放在‘化制、化人、化文’上,化出一个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市场化制度(法务、政务、商务、社务,等等)环境来(国际化一定意义上就是国际范围内的市场化);化出一个‘见城更见人、兴业更兴文’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来;化出一个更有‘国际范儿’的城乡面貌和市民素质来”。

 

3、切实推进杭州经济的转型创新。大约是在杭州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时,我曾向市里建议,果断中止“工业兴市”的口号,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到发展服务经济上。之后以阿里巴巴异军突起为契机,杭州市明确提出把发展智慧经济作为“一号工程”,这是一个“伟大的决策”。杭州这些年来的经济,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之后还能保持快速发展,一大原因就是抓住了“信息经济、智慧应用”这一关键,较早较好较自觉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新旧动能的转换。杭州今后要是还想继续保持这一得来不易的发展势头,必须要心无旁骛地发展新经济,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在内的新实体经济。对此,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要保持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害的一条,是深化有利于经济转型创新的制度环境,对新经济发展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取向。要全面对标深圳,找出差距,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力争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成就为一座创新型的大都市。

                                     ——本文系作者在纪念杭州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成稿于2018年3月22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