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改革行至中途,我等仍须努力。

 

 

 

 

《点击城市化》IV——前言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人们从各个角度撰文加以纪念。而我的选择,则是将最近几年散见于各处的城市化文论结集出版。

 

我曾多次讲过,如果用最简单的三个字对改革开放加以概括,那就是“市场化”。市场化突破了计划经济僵化体制的禁锢,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伴随着经济领域工业化的加快,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也渐成潮流,从而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堪称经典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互促共进,国家和人民摆脱贫困、相继解决温饱问题,实现总体小康,接近全面小康,并进而向现代化大步前行的宏伟正剧。如果对此进行必要的理论抽象,那就是我解析和描述中国这40年发展史动力和进程的“新三化归一论”——“新型工业化+新型市场化+新型城市化=现代化”。

 

继2006年我的第一本《点击城市化》面世以来,2009年和2012年,我又付梓印行了《践行新型城市化》、《人间正道城市化》两书,并以II、III顺序编号,作成了一个城市化评论集的系列。今年编发的,是这个系列的第四本,书名为《革故鼎新城市化》。

 

我以为,见物不见人的物本主义的城市化,只热衷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总量的增加,追求的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如今已走到了尽头,或可谓之旧型的城市化。见物更见人的人本主义的城市化,关注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自由、民主、和谐、包容的社会文明进步,如今才刚刚开始,或可谓之新型的城市化。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导向,随后专门召开了新中国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以后又在城市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了要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但在我看来,符合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才是解决最重大的质量问题所在。

 

然而,所谓的“新型”,天上掉不下来,地里也长不出来,只能从所谓的“旧型”改弦更张、革故鼎新而来。为此,与其成天在那里描绘新型城市化的美好图景,远不如切实突破种种阻碍新型城市化前行的制度藩篱来得靠谱。这本集子的文字,更多围绕着城市化相关改革特别是农地制度改革而展开,也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本书汇集了作者自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在《中国城市化》杂志上发表的专栏文论,另外还有四篇期间的演讲词和讲座稿。文论主要的内容分为四个篇章:一是关于城市化体制综合改革的(“城市化分明是一场改革”);二是关于农地改革和新型城市化关系的(“‘第三次土改’:新型城市化的‘死穴’”);三是关于农地改革的“三化归一论”的(“化人、化地和化制”);四是关于政府要主动推进城市化改革的(“致敬:向权力说明真理”)。四篇附录,其中有两篇,是对我所理解的新型城市化命题,作了尚属系统的表述;另外两篇,则是对新近浙江探索萌发、全国蔚成风气的特色小镇发展,作了“自以为是”的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并不认这个账。乃至把城镇化列为“正册”、写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辞典,还是新中国建国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详见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文献)。之所以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滞后和扭曲,很显然是和我们建国以后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结构体制有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总是大声疾呼:“城市化与其说是发展,还不如说是改革”。

 

“新三化归一论”既是我个人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观的一种描摹,也是对这40年来国家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所取得经验的一种体悟。在这里,我以曾作为封面人物写给媒体的一句话来作结:“改革行至中途,我等仍须努力!”

 

                           

——成稿于2018年10月1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