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外部形势空前严峻,这其中虽有我们应对的问题,但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却是大国博弈的客观规律使然,对此绝不要怀有什么天真和幻想。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说到底,中国人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千头万绪,哪个是最根本的?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我想来想去,还是要抓改革,抓“法治市场经济”的改革。
 
 
 
 

 

  【正文】据WHO统计,截止欧洲中部时间5月8日10:00,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76万例,死亡25.9万例。当日新增病例约8.8万例,新增死亡5400例,抗疫形势依然严峻。
  
  看来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估计轻了不行,想得短了也不行,光从国内角度分析更不行。把这次疫情理解为自上世纪中叶二次大战以来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冲击,完全不为过。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中国的冲击则更为甚。
 
 
  又要抓抗疫,又要抓复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中国面临的问题,毕竟除了这些一时应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外,还有一堆更重要、更宏观、更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外部形势空前严峻,这其中虽有我们应对的问题,但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却是大国博弈的客观规律使然,对此绝不要怀有什么天真和幻想。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说到底,中国人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自己的事千头万绪,哪个是最根本的?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我想来想去,还是要抓改革,抓“法治市场经济”的改革。
 
  国内宏观政策的取向,最近在学界争得比较热闹。一派力主上投资,以忽悠“新基建”为指向。一派力主促消费,以鼓吹“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为代表。双方都有道理,但在我来看,最根本还是在于改革怎么才能深化。改革盘桓不进,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难有实质性的启动。硬要去做,不是没有成效,只怕是一方面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同时又是在新增问题。国内的局势放眼看去,现在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不是没有成效,但是和日益严峻的内外部冲击相比,这点有限的成效,还远不足以对冲有增无减的压力。从趋势上看,我们应对局面的先手主动,正在相对减弱;而后手被动的局面,却在更快地形成。
 
  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一桩事情。因为留给我们化危为机、转被动为主动的时间窗口,正在陆续关闭,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那么,这一轮的改革应聚焦在哪几个方向呢?
 
 
  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是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0年前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冲破计划经济的禁锢,放权松绑,搞活市场和企业。这些事情还要做,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计划经济的做法又有所回潮的情况下。但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在于健全“法治的市场经济”营商环境。
 
  广大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要有近乎绝对的对既有产权及其收益的确定性和安全感。否则他们难以铁下心来,注入实业的长期投资。这固然需要包括宪法及相关法律法条的进一步明确和锁定,更需要以政企、官商间全部的“依法治理”实践,来加以有力检验和确凿证实。
 
 
  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二,是有效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说穿了就是近3亿的农民工的市民化。这件事,一头连着城市的繁荣,一头连着乡村的振兴,是国民经济内循环良性化的头等大事。外需受阻,要靠内需顶补,而最大的内需潜力,则来自城市化。几亿农民在城市的安居乐业,将拉动几十万亿的投资。这其中既有住宅,也有城市基础设施;既有老基建,也有新基建;既有建工建材投入,又有土地资本增值,可谓“机会大大滴”。最关键的,围绕着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引发的投资,都是有效投资;而定居以后促进的消费,都是消费的新增长点。
 
  为何说城市化是最大的内需还要加个“潜力”?因为现有的土地、户籍、社保等体制改革没有到位,“潜力”根本无由释放,从而也永远成为不了现实的需求。“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个城乡建设用地的“天人永隔”,就足以使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平地上盖房”,变成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但寸步难行,弄不好还要落入“悬崖峭壁”,最后“粉身碎骨”。
 
 
  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三,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或许有人奇怪,这算什么改革?它顶多只是改革的一大前提条件,这也不谬。但我想起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建言,说是要健全一个“思想市场”。思想都成了商品,转化成为市场交易的标的物了,思想的创新又怎么不是改革呢?看看这些年来我们体制变迁的轨迹吧:哪有所谓的思想一旦解放了以后,改革就一帆风顺地推进到位的道理?事实上,改革从来就是一个边解放思想、边变迁体制的过程。这世上还真的就没有思想解放和体制变迁——“刀切豆腐两面光”——的省心事。
 
  疫情前后的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似乎仅仅只是个作风问题。但在我来看,却是和政市关系、治理方式的改革不到位直接相联系的。如若相关的改革,真的能够遵循十九大所坚持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针,而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仅围绕着这一基准展开,那还会有这么多、这么顽强表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政市关系回归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本来面目,而治理方式都将基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展开,我坚信,一多半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将会销声匿迹、不治而愈。
 
  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传递和决心表达上,要给人以40年前的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感知,给人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亲身体验,从而把散落的人心凝聚起来,把前进的风帆鼓涨起来!
成稿于2020年5月9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