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题记】那我们能否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融入“一河”特色,在与运河文化的交融中,加快杭州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呢?这将是新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要抓住和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首先是要加强杭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认知和宣传。其次,要以运河文化为纽带,深入开展东西方文化交融。三是要通过打造世界运河文化交融区,助推杭州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正文】今天有幸来参加这个研讨会,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2017年6月,我们曾给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分别递交过一份《创设世界运河文化交融区,加速杭州国际化进程》的咨询建议,时任常务副省长冯飞作了肯定性批示。今年省里成立了《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我忝列其中出任副主任,这都算是我和运河文化的“缘份”。前天我参加了运河杭州段的游览考察,今天又听了相关河段水岸互动文旅融合行动规划的介绍,深受教益,也很有感触。
 
  首先,从综合的角度,对做好运河文化项目要把握好的五对关系,谈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虚和实”的关系,或者叫“软和硬”的关系。我们现在搞运河文化项目,往往更多着眼于实体和硬件建设,但对那些看起来比较“虚和软”的人文方面的内容,往往缺乏应有的重视。相关规划的内容,最后也会呈现出“实有余而虚不足”“硬有余而软不足”的问题。
 
  二是“古和今”的关系。大运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瑰宝,作为后人的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它活化利用好。从特定意义上讲,如果把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了,那就能给今天的活化利用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条件。运河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持得越好,对我们今天搞人文体验式的旅游开发,就会越有利。只有把历史文化传承得好,未来才会更具活化利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是“内和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的目标,是从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的。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开发的同时,无论是原住民或国内游客还是境外游客,都要为他们服务好,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京杭大运河既是沟通南北的一条通道,也是承载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条纽带。杭州要实施城市国际化的战略,这也是外部世界了解杭州的一个重要窗口。
 
  四是“产和城”的关系。运河贯穿大城北地区,运河文化和大城北未来的产业发展及经济形态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据说大城北地区今后主要发展数智经济,数智经济是个整体性的大概念,其中既包括数智产业化,也包括产业数智化。我个人感觉大城北的数智经济会主要侧重于前者,其中特别是数智化知识和文化内容的生产。
 
  五是“政和市”的关系。这里既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有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我们不能总是这么一个思维习惯,就是这项工作如果是领导重视了,那我们总要做点出成绩来。照此思维,我们可能会迷失对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文化真正意义的认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是对老百姓和我们杭州的未来发展负责。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谋划我们的决策定位和思路举措。政府作为有为政府,应尽可能多地利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来把这件大事办顺办好。
 
 
  下面,我接着之前曾提出过的咨询建议,从推进运河文化的交融和杭州市国际化的角度,再谈一些具体的意见。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可讳言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初衷,是去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商品、科技和管理。现在我们发展开放型经济,则是从过去的流动性开放,提升到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在此基础上,我们正逐步参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秩序的重建。习近平主席在全世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并践行 “一带一路”的构想。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世界也拥抱欢迎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这两样世界文化遗产,于2014年6月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杭州为起点的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密切关联。2017年2月,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要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奋斗目标。那我们能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融入“一河”特色,在与运河文化的交融中,加快杭州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呢?这将是新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要抓住和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首先是要加强杭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认知和宣传。杭州是大运河的起点,也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说丝绸之路,离不开丝绸之府;倡“一带一路”,离不开“一河(大运河)”。据考古发现,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4700年前的绢片、丝带和丝线,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丝织品,实证了丝绸之路虽自洛阳和西安起步、却源于浙江的史实。隋唐大运河南起杭州,是以当时当地丰富的物产支撑的。一旦建成投运,东西方的物资便通过这条“水上高速公路”得以快速流转,成为了衔接“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双向通道——她把江南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源源不断运抵洛阳,送上西行之路;又把西域转来的奇珍异宝,返运江南水乡。杭州自古还是一个港口城市,随着唐宋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和运河漕运的鼎盛,杭州作为外海和内河的连接点,承担起江海联运的物流功能,这在南宋于临安立都后尤盛。杭州是北宋时全国的四个市舶司(今日之海关)之一。杭州的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使其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杭州不仅是“一路一带”的重要枢纽,也曾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城市。隋唐大运河开凿后,促进了中原和南方的协调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东方超级大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政要学者、商贾游客慕名而来。籍运河交通之便利,杭州也成为了当时国际文化交融的中心。唐代大诗人杜甫、刘禹锡在其诗歌中,就曾描述过在运河上往来的包括粟特人、波斯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在内的“胡商”形象。南宋时期,在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科技发展水平之上,以官窑、宋词、宋画、雕版印刷、话本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杭州得以蓬勃发展,并大量流传海外。宋元时期杭州的对外开放程度超乎今天之想象。当时旅居杭州的外籍人士多达数万之众,洋(羊)坝头一带成为各国穆斯林集聚的“蕃坊”。为方便礼拜,此地曾兴建多座清真寺。杭州至今遗存的珠宝巷、凤凰寺、回回新桥;湖州以“沙漠之舟”命名的骆驼桥,都生动地见证了杭嘉湖地区和杭州市,在历史上曾是海陆交汇、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
 
  七百年前,杭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使东西方文化精华在此广泛交流,相互融合,也促使杭州发展成繁荣昌盛、声名远播的国际化都市。以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为代表的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有三位曾来过杭州。他们赞叹“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是世上所有最大和最高贵的城市,并且是最好的通商地”。通过他们著书传播,不仅让欧洲了解了杭州和中国,更促成了欧洲海洋新航线的探索,开启了欧洲的新纪元,从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国际化都市的主要标志是对世界具有影响力。宋元时代的杭州不仅已然达到,而且是当时国际化都市的杰出代表。今天,回顾杭州历史上对外开放和交融的盛况,对增强杭州的历史文化自信,让杭州重现历史的辉煌,成为当代“世界名城”、国际化明星都市,都有着重要意义。
 
  前不久,我给这一轮的杭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提了一个“不花一分钱成本”的建议。我说,新划定的南宋皇城遗址所在的区,只要改一个字变成 “宋城区”,就足以彰显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积淀。之前我还见到过一个报道,说是在杭州召开的一个文史论坛上,居然认为“杭州其实并不在‘一带’之内、也不在‘一路’之上”,我觉得十分讶异,也很难苟同。
 
 
  其次,要以运河文化为纽带,深入开展东西方文化交融。2016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坐拥西湖、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杭州更要深入实施旅游国际化和旅游全域化战略”“成为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深刻认识和发掘运河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久、长度居首的人工河流。与长城一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但长城御敌,运河通商;长城是历史陈迹,运河是活态遗产。运河文化的精髓是开放、探索、交融、吸纳、包容,她和今天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更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格,值得深刻挖掘,大力弘扬。
 
  从文化共性的角度看,京杭运河连世界,运河文化通全球。滨水而居是人类早期被动适应外界的生存之道,而开凿运河则是人类主动利用自然的发展标志。世界上的重要国家,都曾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修建运河,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运河是便捷通道、国力象征;也是经济推手、文化纽带。世界上许多知名城市,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首尔等,都是运河城市。伦敦有运河博物馆,爱尔兰有运河大剧院。各国都非常重视不畏艰险、创新进取的运河文化,并将其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瑰宝向全世界颂扬。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巨型国际合作项目,其目的是促成新的世界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全球化开放和合作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杭州兼有“一带一路一河”的节点城市地位,如能将运河文化和“一带一路”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融入“一河”特色,以运河文化作为连接世界运河国家和城市的纽带,开辟对外开放的新题材和新平台,唱好天下运河文化的大戏,有助于推动杭州市国际化进程,是未来杭州市高品质发展不可错失的一大契机。
 
  除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的支持以外,现已开工的余杭博陆经八堡直通钱塘江的运河二通道的建设,也为运河杭州段的功能转型创造了条件。今后运河主要的航运功能,将东移至二通道。杭州老城段石祥路—钱塘江段总长15.2公里的运河,将更多承担旅游观光和文化交融功能。一个靓丽的运河风光带和文化新区,正等待着我们去谋划、建设和有机更新。
 
  据悉目前二通道工程的进展,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如果杭州在亚运会召开之前,不能把运河的航运功能置换至二通道,那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就好比高速公路工程,可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开工,但必求同年同月同日通车。因为交通网络工程都是“一尺不通,百丈无用”,为此二通道工程一定要加快建设,确保和“亚运节奏”同步。
 
  运河文化还要有效聚集人气。一方面,要让运河两岸的民众参与进来——原住民对弘扬运河文化都是有情怀的。另一方面,要让民间艺人和文人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有与生俱来的表演和展示的诉求。对于众多运河文化的爱好者,政府最好能对他们进行一些引导和扶持。一项重要工作的推进,仅靠多开几次会讨论、研究、决策,还是不够的,还要靠众人长年累月、不断参与进来共同推进。(下接之二)
 
 
本文系作者2021年1月16日
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传承利用研讨会上的发言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