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来是为接受浙报融媒体采访而事先准备的一个文案,似乎也可以转化为共同富裕主题的一篇杂谈……

 

虽然各地地形地貌、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落差较大,因而GDP总量和人均GDP落差也会较大(这恐怕要保留一定的容忍度)。但从推进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最好还是要尽量缩小。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中明确,浙江推进共同富裕要“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还指出,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四大战略定位’ ”,其中讲到的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指向“解决地区差距问题”的。可以说,管控、调节和缩小地区差距,是我省“高发共富示范区”建设进程中,需要正视和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所谓地区差距,主要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也包括生活在不同地区之间人民群众的收入和财富水平差距、生活和消费水平差距。

譬如杭州、宁波两市2020年的人均GDP均为1.9万美元以上(杭:19549、甬:19132),衢州刚过1万美元(衢:10419),而丽水还不到9千美元(丽:8892)。从大数上说,杭甬差不多是衢丽的2倍。

再譬如杭州、宁波两市2020年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6万元左右(杭:61879、甬:59952),衢州、丽水两市都不到3.8万元(衢:37935、丽:37744)。从大数上说,杭甬差不多是衢丽的1.6倍。

我只举这两个最典型的数据说明问题,可见全省地区间发展的差距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小。但要是说很大,也不尽然。和全国兄弟省区相比,我省的地区差距还是小的,也可以说是最小的之一。


对缩小这一差距怎么看,怎么办?我的想法:

一是在现阶段,并非刻意要追求那个地区差距越小越好,乃至“拉平”。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间有差别的发展,就像社会群体有差别的富裕一样,还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但差距过大,也是不行的。浙江现有的差距算不上过大,但还有缩小的余地,所以省里特别重视山区26县的跨越式发展。按照经验数据,设区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和最低的落差,大约在1.3~1.5倍还是比较理想的。省里推进共同富裕也是正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譬如《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设区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5以内。

二是虽然各地地形地貌、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落差较大,因而GDP总量和人均GDP落差也会较大(这恐怕要保留一定的容忍度)。但从推进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最好还是要尽量缩小。譬如之前所述,杭甬两市的人均GDP是衢丽的2倍,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倍,并非完全同步。为此,从再分配的环节,省里要努力推进全省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各地方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大体相当。如果再有余力,能将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兜底保障等,最后进一步缩小到1.3倍左右,那就“锦上添花”了。

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推动的山海协作工程搞得更好。就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转移支付等“输血”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即通过基于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造血”机制,来帮助后发地区迎头赶上。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有对口帮扶,也有对口合作。现在看来,对口合作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更为持久,其发展潜力也更值得深度挖掘。


三是各地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缩小三大差距,那还是要按照 “八八战略”中所蕴含的优势论思维,或者是中央倡导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去实事求是地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主政浙江提出“两山”理念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利用这些丰厚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工业,也就是发展生态经济,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代城里人最缺的就是“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吃好喝好休闲”,而这些正是衢州丽水这样的大花园可以提供的。只要促进城乡融合、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山区加快发展县是完全可以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

我最近去遂昌调研了一下,他们围绕着仙侠湖的一池碧水,在绿树掩映之间,吸引了阿里云、网易、海康威视、千寻位置等一大批国内外互联网头部企业,到县里开辟“第二工作空间”,搞出了一个侧重研发编程、内容生产的所谓生态知识创造业的新业态。当地把它叫做“生态数字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叠加放大,结果搞得风生水起,还带动了县里既有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电商农业(通过电商把小生产和大市场联系起来)的发展。这几年遂昌的经济一直走在丽水9县市区的前列,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高达15.6%。

这也证明了,当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持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明的“四个先行”的欠发达县加快发展之路,是现实可行、完全正确的。一是“基础设施先行”:“若要富,先修路”,水电路信都要畅通;二是“教育培训先行”:穷根在脑子里,既要有致富的冲动,也要有致富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人口)内聚外迁先行”:要不远走高飞,去大城市闯荡一番,长见识增本领;即便还留在原来的地方,也要走出高山、深山、远山,努力向设区市、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四是“生态经济先行”:说一千、道一万,兜底的、一网打尽的,还是因地制宜,好好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发展好生态农业、生态旅居业、生态加工业和生态知创业等“四生业态”,把生态经济包括分时和流量经济都生机勃勃地搞活起来,做大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021年12月6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