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观察系列#总1248 
 

 

“9月23日,有幸接受某主流媒体关于国家批复包括浙江杭甬温三市全域在内的十地,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采访。现将同步准备的若干内容发布如下,最终以正式刊发文字为准。”


2025年9月23日成稿

1、国务院最近批复十地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试点,您认为其中选择杭甬温三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一是浙江地处全国最重要的城市群和发展核心区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甬温是浙江最重要的三大中心城市。二是杭甬温是改革开放的先发地。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萌发地,宁波是第一批开放的城市,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民营经济和数智经济都极为发达。杭甬温作为这一轮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三是“十五五”的发展,关键还要靠改革开放创新来内生驱动。杭甬温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有比较强烈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从浙江上报的相关试点《实施方案》看出)。综合起来看,选择浙江杭甬温三市全域作为相关改革试点,有基础,有条件;有主动,有自觉;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努力为面上的改革取得先行先试、可借鉴的成果、可复制的经验。
 

2、杭甬温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级改革试点对杭甬温有哪些重要意义?


将会成为浙江“十五五”规划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我经常讲一个彰显规律性的“就会论”:在中国的语境下,回望既往47年的来路改革开放到哪里,发展“就会”到哪里;前瞻未来25年的现代化新征程,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制度型开放到哪里,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也“就会”到哪里!面对国际上极为不确定的风险挑战和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稳经济乃至赢取新质生产力的大发展,都需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力推创新来调动市场主体内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千年功夫在诗外,反弹琵琶是高手”。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是浙江全省和杭甬温三市的明智选择。

国务院现批复的杭甬温相关试点《实施方案》中,包括了科技创新、土地利用、人才流动、数据流通、资本赋能、资源环境、要素协同等多方面、多领域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内容,非常及时、非常解渴;大有深意,大有可为。
 


3、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当前杭甬温现状如何?


答:各有特色,也有进展。杭州在数字经济驱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先发先行,宁波在制造和物流领域的要素精准配置方面取得实效,温州在民间资本和金融改革方面更具优势。但就总体而言,要素配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跨区域要素流动还不顺畅,相关的改革措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碎片化、浅表化问题。特别是由于“依法”和“变法”的边界不好把握,对相关改革试点的授权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因此改革推进有点“雷声大、雨点小”,舆论氛围不足,干部担当也不够。现在好了,试点实施方案已经批复,国务院作出了明确授权,杭甬温三市完全可以“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4、对接下来的具体落实,您有哪些建议?

答:首先是提高站位,抓住机遇。改开初期,大政方针的基调是“放开、松绑、搞活。”浙江不等不靠,抓住机遇推动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获得大发展。现在是“依法治国”了,企业也要“合规经营”,怎么在“合规”和“搞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当前经济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大课题。试点给了您一定的“合法改革”“合规变通”的难得机会,需要根据“三个有利于”“以人民为中心”和“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等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推进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新业态新领域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国务院《批复》语)。”

其次是要摸排情况,细化方案。要努力克服“唯书唯上不唯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作风对深化改革试点的负面影响,深入调研,找出症结,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上升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具体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路径和做法。切忌从上到下,都四平八稳、蜻蜓点水;“样样通,样样松”;不求真务实,不触及要害,最后还是“年复一年,山河依旧。”


最后是要聚精会神、锲而不舍。国务院“批复”里限定的时间是两年。但我们也知道,两年的时间显然是太仓促了。但“十五五”规划期五年,重要的是要看头年,顶多是再加上一年。两年尚未无“实质性启动”或“实质性突破”,那怎么指望“十五五”期末会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实质性成效”呢。所以要集中精力、实干争先;志在必得、务期必成。这其中,“一把手”的远见和胆略尤为重要。现在的工作千头万绪,公务人员也成天加班加点。但越是这样,越是要抓根本、抓重点。

今年5月间,我曾在《漫谈“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文中,提及了“要素发展论”,即从要素配置角度来看待的发展论。在我来看,“发展既是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更是要素配置的优化和高效。没有要素,就没有发展。没有要素的优化配置,就没有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传统的发展,倚重的是劳动、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产出。但创新的发展,倚重的是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兴要素的产出。我国现已从粗放外延的高速度发展,转向集约内涵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尤其要关注创新型要素及其优化配置,对于我国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是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全部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见十九届四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规模集聚和优化配置的结果。因此,抓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就是抓发展,而且是促成内源内生、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这也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的要求相一致的。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605篇文章 13分钟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