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观察系列#总1250 “应约为老领导写序,是破天荒的事情,诚惶诚恐。忐忑多日,终于落笔,最后还是改为了《前言》……”


 旧文首发,2025年2月24日成稿

 

2024年11月间,老领导谌青山主任与我联络,说是有心想写本回忆录,对自己的人生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但自己毕竟是85岁的老人了,最好能请一位有经验的帮手,一道来帮着实现这一夙愿。

谌老是整整40年前我在浙江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省政府正厅部门)的老主任,他的回忆自有特别的价值。正好有位知根知底的朋友朱子一创办了《家传》编辑部,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我马上联系对接,他们一拍即合,很快就把这件事谈妥了。

没想到的是,书稿仅仅两个来月就出来了,可见老领导对自己一生走过的道路早有思考和总结,无非是如何付诸文字罢了。稿成以后,老主任嘱托我写篇前言,我很是惶恐。尽管岁数相差不过10年,但毕竟在他主政一线时,我还是一名刚刚被提拔为处级干部的办事员,实在没有资格来对曾经的上级领导说些什么话。

但老主任言辞恳切,不容推脱,我也只能应下来试一试。其实在看到书稿之前,我并不了解谌主任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然那么优秀了:1959年,他刚满18岁就是全县第一个学生党员,随后又成为湖南省安化县第一个以高中生身份选上的人大代表。1961年,他被保送进入我国军事科技的最高学府哈军工(原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后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寒窗苦读六年,毕业时分配至国家六机部七〇六研究所。整个读书期间,不是三好学生就是优秀青年,不是班干部就是团干部,包括入党以后的支部书记,可谓从来都是品学兼优、凤毛麟角。

哈军工时期的谌青山


一旦进入部属军事科研单位(后改为中船总公司七一五研究所),他就一头扎进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等的研究、设计工作,并彰显出极强的科研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短短数年间,他参与的科研工作四次获得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他也从一位普通的军事科研人员,成长为地师级副职的国家大所党员领导干部。

1984年,在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出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重大决策背景下,经组织精心遴选和严格考察,已随工作单位从武汉搬迁至杭州富阳的谌老出任浙江省国防工办主任,我也有幸成为他领导的一名“部下”。

当时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一位一直在计划经济和军工体制内成长的领导干部,能对党中央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对新形势下“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军转民”的体制变革和模式转型,有着如此前瞻的主动和自觉;对克服运行的惯性和探索前行的路子,有着如此果断的抉择和审慎的把握。他在带队考察深圳回来以后召开的全省国防工业工作会议上的主报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那样的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1986年,在顺利完成浙江国防工业体制转换任务基础上,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当时部门名称已加上“科技”二字)整体并入浙江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简称省计经委),他随之出任这一全省经济综合部门的副主任。虽然这是一个副职领导岗位,但在省政府并没有单设经济委员会的情况下,他其实就是全省经委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谌主任后来都已经到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即所谓的“退二线”以后,又再“上火线”,出任了中国联通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这可不是一个坐享其成的“太平官”,因为联通公司是中央为了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深化国企改革和加快通信事业发展,决策新成立的一家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企业,是一条活水的“鲶鱼”。它从无到有,是在岩石下发芽;从小到大,是在夹缝里生存;从弱到强,是在合作中发展。从临危授命的“光杆司令”,到“三足鼎立”的一支新军,这其中的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虽然被省委主要领导又多挽留了一年,到点终究还是要退休的。不是谌老恋栈,而是他把联通的工作当作了改革创新的事业来做。他的“老骥伏枥”,是出于一种被信任的担当,出于一种投身事业的激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从他退休后热爱生活的积极、含饴弄孙的自得、颐养天年的通透,我们更可以看出他“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

在我们这些被他领导的年轻同志看来,谌老是一位宽厚仁慈的长者,但这并不意味他在工作上对我们后辈的简慢和疏忽。他的心胸足够开阔,从未听说他和同侪的纷争或上下之间的嫌隙。相反,只要是好苗子和对人民有利的事,他就大力举荐,乐见其成。他的自律足够严格,凡事都要按规矩来办;即便遇有一些不明真相或以己度人的流言,也都经得起基于事实的组织上的验证。

谌老想写回忆录,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我曾在主编北大荒插队知青的纪念文集《青葱岁月》中写道:“自己动笔,写自己的经历,倾诉自己的心声,反思自己的人生,这些就够了——恰如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真实的历史,就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个体的命运之中。所有这些文字,也完全可以向世人证明:我们的年华,并没有虚度;我们为人类的前行,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是为前言,不成敬意。愿他心宽体健,寿比南山!


附: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61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