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或许由于拘泥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团和气,我们总感受不到实现实质性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天真地以为,既然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奔着那“新的”迅跑而去就是了,哪还用得着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再去咀嚼历史、反省和检讨过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承了五中全会的风格,仍然“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以至于在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时,居然听到了一种议论:“咋就这么多的新名词!”但按我历来的认知,党的会议和政府会议就应当有所不同。前者要多有思想性,而后者要多有实操性。否则,党又如何是执政党,而政府又何谓去贯彻执政党的意图呢?
       会议有个很重要的精神,即“为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工作重点转变”?听来似乎很耳熟吧!对了,37年前我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曾经说过,要果断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正是这一次的“工作重点转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大幕。
       这次具体又是哪些“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呢?会议以“要更加注重”的排比句式,一口气列了10条,分别涉及推动经济发展的提高质量和效益,“稳增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的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的“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的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的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护改善民生的的“精准帮扶”,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的高水平双向开放,等等。
       所有这些“工作重点转变”,几乎覆盖了经济领域的全部要点。我不太清楚,为什么五中全会和这次经济工作会议,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转型”这个极具概括性的词汇。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当年学术味甚浓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命题,还是这次全景式的“工作重点转变”论述,对其高度抽象一番,且简明扼要、易记好懂,无非就是“转型”两个字!
       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党一直就有着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无论是“超英赶美”的大跃进,还是“连奔带跑”的人民公社;也无论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还是“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的“四个现代化”。总的来说,对如欲达成的奋斗目标,都构想得过于简单了一些;对所要加以实现的年限,都计划得过于短促了一些。如果回看一下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文中还号召全党全民“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当然,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小平同志著名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把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定在了本世纪中叶大约是新中国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一下子就延后了半个世纪)。所以,我曾不无调侃地说过:“原先以为我们这一代人就能看到共产主义,后来知道了,在共产主义前面,还有一个长长的社会主义。”现在我们更知道了:“在社会主义前面,还有一个长长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有多长?我看起码一百年……。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犯发展的急性病?我看刚刚仙逝的经济学诺奖得主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恐怕很能说明问题。因为我们总是愿意“团结一致往前看”,因为我们总不太好意思比较彻底地进行反思,于是明明发展已然进入到了新阶段,但我们的身心还是停留在过往的思维定势和运行惯性中。或许由于拘泥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团和气,我们总感受不到实现实质性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天真地以为,既然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奔着那“新的”迅跑而去就是了,哪还用得着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再去咀嚼历史、反省和检讨过去!
       结果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从1995年开始讲起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双转变)”,始终是在一种欲说还休、模棱两可的状态下前行。一晃20年日月穿梭,也不能说没有转变,但实质性的转变到底有没有发生?似乎又很难认定——要不然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会如此顺当地出现了“双复归(旧体制复归的主要表现是国进民退、全能政府;旧模式复归的主要表现是平面扩张、粗放增长);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在美国经济显然复苏之后,我们至今还深陷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不能自拔,以至于总书记要求再来一次“十全大补”的“工作重点(全面)转变。”
       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里的说法:“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是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聚焦于、定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而创新和改革都是力促转型的基本手段。毕竟转型到不了位,新常态适应不了,中国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等收入陷阱”是难以跨越的,“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也是无法实现的。
              (成稿于2016年1月3日,拟刊于《浙江经济》2016年第1期)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