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怎么理解信息化的异军突起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我在这里也有“四化归一”之说,也即“实体虚拟化+信息数网化+技术泛在化+应用共享化=信息化”。


关注“互联网信徒”王冠雄已经有日子了。作为一个新踏入信息化研究领域的兴趣爱好者,他的文论对我是很好的启蒙和教诲。今天拜读其一天前刚刚刊发的新论:“未来十年科技变革的‘新四化’”,觉得短小精悍,耳目一新,且又有一些可商榷之处,于是拿来一评。

王的所谓“新四化”,具体是指“万物数据化”、“设备小型化”、“一切‘连接’化”和“商业模式‘分享化’”。这些个“化”,固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要说就是“未来十年科技变革”的“趋势”,则未免言过其实了一些。在我来看,它们更准确表达的,应当是“信息化”潮流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特征。

关于信息化,尽管2002年党的十六大早有论述,我国也试图将其与一直进行的传统工业化结合起来,更名为“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包括十年后党的十八大将其与工业化、城镇化并列,冠之以“四化同步发展(还另加了一‘辈分稍乱’的农业现代化)”战略。但就其实质性的转机,还是近年来随着BAT迅速崛起、尤其是阿里巴巴震撼全球的迄今最大一宗IPO案成功,所标志的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怎么理解信息化的异军突起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我在这里也有“四化归一”之说,也即“实体虚拟化+信息数网化+技术泛在化+应用共享化=信息化”。

实体虚拟化,是说人类社会所有实体性的活动,在改变原有世界物理形态的同时,也在虚拟形态上同步产生了大量的活动信息。这就恰如自然界的“实体成像”、“如影随形”,虽然你可以不去正视它,利用它,但它总是客观存在着。极而言之,社会意识只要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所谓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会“分久必合”、“殊途同归”。

信息数网化,是指信息表达和传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未经考证,这或许也是我自创的新概念:“数”就是数据,“网”就是网络。信息不归为数据,现代信息技术就无从高效能地对其进行记录、识别、储存,乃至处理和加以利用。彼此分割甚至是隔绝的信息,都是片面的、狭隘的甚至是失真的东西,它违背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和系统的本来面目。或者正因为此,这世上当下才有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运而生、大行其道。

技术泛在化,是说信息技术本身基于应用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一项技术,往往只是一个特定领域的专有和专用。因此,技术也往往不断地分科分类,趋专趋精。但是信息技术却有所不同,它是一种适宜于广泛应用的技术。就像“水银泻地”,它能对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无孔不入”,发生“化学反应”。我曾以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名句作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信息技术对于世上万事万物的渗透、融合、带动、转化的功能和作用,现在想来也是大体贴切的。

应用分享化,是指信息化重在应用以后,和传统市场经济思维的大不同。不是独占鳌头、恶性竞争、进退杀伐、成王败寇,而是尽可免费、力推共享、兼收并蓄、互利共赢。不是说谁都成了“二傻”,而是大家都明白了“零和博弈”才是真正的“大傻”。越扩大应用,才越有自己的“地盘”;越开放分享,才越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科学不是拿来顾影自怜的,所以要转化为技术用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技术不是拿来孤芳自赏的,所以要转化为产业进行批量化生产。产业不是拿来自产自销的,所以要转化为经济进行商业化运作。经济不是拿来自给自足的,所以要转化为分享从而为最大多数人带来福祉。

“四化”并不全是今天才有的现象,认真追溯起来,甚至是开天辟地、古已有之。好比说文字和书画,虽说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但就其本身而言,却都是虚拟的东西。又好比说信使和“八百里加急”,虽说辗转传递的效率不敢恭维,但就其本身而言,却是当时的信息网络。为何人们总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因为这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亮就透进来了。

王先生在行文中,似不经意地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相互关系。”他的结论是,“和趋势站在一起吧!”对此我深以为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和风车大战是没有希望的。愿我们在重重苦难中刚刚站立起来的祖国和人民,能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脱胎换骨、励精图治,铸就中国梦,再现新辉煌! 

(成稿于20141012日,曾刊发于2014年《发展规划研究》第10期)

 文章原题为:“新四化”乃信息化

背景文章未来十年科技变革的"新四化"王冠雄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