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但愿在这个难能可贵的2016年,我们能在谨慎控制好金融及社会风险的前提下,把已定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落实好,给未来和人心创造一个新的希望。我们相信,只要勇于正视、敢于碰硬,人心齐、泰山移,问题的解决终是可期待的,转折点的赢取终是可实现的!

 


国内的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其实认真拜读年根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便可知晓。但会写不如会看,有时真的是需要透过表面的文字,去悉心揣摩背后的意思的。

通稿对经济形势的表述,一如惯常的四平八稳、滴水不漏。除了罗列诸多成绩之外,有一句概括的结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对于问题和挑战,一笔轻轻带过:“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但是如若和新形势下的任务联系起来一研究,心情就不是那么轻松了。譬如“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又譬如:“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大家知道,“闯关”一词在我们党历史上“一般”不用,但用起来却往往“不一般”。至于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果学过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便知道资本主义经济的克星就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加上这个制度本身造就的“掘墓人”,工人阶级是足以发动“十月革命”的。

如果进一步仔细研读“权威人士”的解读,那就更是非同一般了。“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 “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

无需我再加剖析,大家都可以从中读出大难临头、秣马厉兵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毕竟“愁”、“乱”、“震”、“死”之类,都不是什么太好的字眼。如果事情不到万分紧急的地步,也是”响鼓不用(如此)重锤敲”的。

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2008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自己曾经就经济形势讲过的一些“奇谈怪论”:

一是当年危机爆发后,温家宝总理在次年全国人代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一句名言:2009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我在引述之后似不经意地说,“建议不妨加一个‘第”字:“最困难的第一年”。我还拿宋祖英唱红半边天的《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名说事,提醒大家从今往后,可是要准备过上几年的紧日子、难日子和苦日子了。至于危机发生之后可能出现的VWL U型四种趋势,我是期望U型的。既不是强刺激的大落大起(V型),也不是紧随其后的反复起落(W型);当然更不是一败涂地、一蹶不振的L型。只要力推发展方式的转型到位,即便是在谷底盘桓一阵,终究也会因为走上正途而实现健康持续增长的(U型)。这些“乌鸦嘴”的“呸呸”之言,早已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见之于我2009年底出版的《大转型》一书了。

二是在2014年年中,我作为特约研究员,赴京参加了民进中央的形势座谈会。当着两位高级领导人的面,我又说了“晦气倒灶”的“两个要差”:一是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比统计数字反映出来的“要差”;二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比现状运行的情况“要差”。

三是今年开年以后浙江经济高开高走,有的人兴高采烈、心情大好。我以《淡定向前方》为题在浙报发声,提醒不必以个别季度的“数据飘红”为意,真正要关注“问题的实质却是你增长的动力来自何方?是否主要靠内生,靠创新,又能否做到可持续?从这个角度观察,一季度的经济也未可乐观”。上半年数据出笼,甚至比首季表现更为抢眼(再高了0.1个百分点)。我又不识时务地继续发声:《未可乐观的经济走势》,更主张“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开打不久,效果显现尚未到位之时,在全国经济还深陷不断下行的巨大压力,稳定增长尚未成形之日,对下步经济走势作出过于乐观的评判,还为时过早。还是不妨把困难和风险看得更严重一些,把转型和升级做得更切实一些,把进退交锋、新旧更替的实质性转换节点再后移一些,并由此作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这样恐怕会更符合浙江发展的实际。”

还是平常心为好,还是把自己绕不过去的缺课补上为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叫“话糙理不糙”。总不愿意正视结构体制中的硬伤,总想把实质性的转型无限后推,结果就像在《红楼梦》里看到的,硬撑着那个皇亲国戚、王孙公子的“空架子”不倒,最后终于会有大溃败的那一天。

其实,我在2014年底的《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一文中,就掰着指头说过三个30年的大变迁。从计划经济的第一个30年,到改革开放的第二个30年,现在进入到了新常态转型发展的第三个30年。国家需要办好三件大事:一是发展方式转型到位,二是依法治国长治久安;三是社会进步人文重建。30年三件大事或谓转型发展干好了,中国就有可能真正崛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得好,好就好在正视了现实,讲了真话,明确了“三去一降补”的任务,要动真格的了。中国眼下遇到的困难虽然大,但是和第一个30年结束时处于“崩溃边缘”的经济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愿在这个难能可贵的2016年,我们能在谨慎控制好金融及社会风险的前提下,把已定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落实好,给未来和人心创造一个新的希望。我们相信,只要勇于正视、敢于碰硬,人心齐、泰山移,问题的解决终是可期待的,转折点的赢取终是可实现的!

 (成稿于2016113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