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综合性的抓手就是新型城市化。

 

 

旧文新发 

 

实质性推进转型发展

——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

(之六)

 

上接之五)

  、抓手综合  

 

“十二五”要干的事情千头万绪,有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抓手呢?或者说把这个东西抓起来以后,就可以举旗抓纲,以纲带目,把整个工作都给带动起来呢?几年前,应该是从2007年年中也即赵书记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就如何贯彻问题,主持召开的一个小范围座谈会开始,我就一直在宣传这个观点。我认为浙江乃至中国新一轮大发展,其综合性的抓手就是新型城市化。以后我在不同的场合,又反复表达过,今天也是一个宣传。

我觉得现在关于城市化的问题,首先是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我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关于城市化的用语,我看一半是误读。因为“城市化”三个字中最重要的“化”字,他们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城市化在实践当中被片面理解为城市自身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自身的美化、绿化和亮化。而我们现在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城市化的重点真正落在“化”上。

化什么?应该不只是化城市的外在形象,什么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那仅仅是“物本”的。而应当是“化”人,是“人本”的。什么人?农民!这个“人”就是农民。农民怎么“化”才能“化”得起来?要“化”“农民之所以成为农民”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这句话读起来很拗口,听起来很别扭,但却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按照传统的对农民的理解,它的基本定义应该是这个人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农业,他们的收入应该主要从他们的主业中获得,他们生活的空间也主要应该在农村。这些所谓的“事物的规定性”,决定了这批人不是其他的社会阶层而是农民。

但是,大家可以冷静观察一下,在我们中国的语境下,所谓的农民是不是看这三条。我看不是!因为我们看全国1.5亿的农民工,首先他们从事的并非农业而是工业和服务业;他们收入的来源主要不是来自农业而是二三产业,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主要不是农村而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但我们都把他们叫做农民!

 

记得我在2007年写就的一篇城市化评论中,引用了知名经济评论家童大焕的一篇文论的数据。他说2007年中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而其中真正来自于农业的则仅有415元。这也就是说,全部收入无非只有十分之一是来自于农业,大头也即近90%都来自于二三产业,或者其他财产性收入。

这些人当然也不常年生活在农村,而是长期生活在城市。按照我们的省级农民(张德江书记语)、超级农民顾益康(去年《光明日报》的一版长篇报道言)的概括,他们的际遇好比“两只老鼠”。首先,是他们千辛万苦挣钱在家乡那头盖的房子,三四层的“小洋楼”,也就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回家了,可以稍微有效地利用一下。其余的日子呢?都让“农村的老鼠”给住了。其次,是他们自己在城里打工,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尽可能地节余或积存更多的“现金”,他们采取的对策就是住得差一点,就住在“城市的老鼠”住的地方好了,譬如工棚、地下室或者棚户区的简易房里,如此等等。对此窘状,当年的顾主任(省农办)戏称其为“两只老鼠”。

把这批人叫做农民,可以说是毫无道理可讲。但是在中国的体制现状下,却又是非常有道理。因为他们因袭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保制度,在“制度的规定性”背景下,只能把他们叫作农民。户籍在农村其实并不十分重要,要害在于土地。所谓的农民,关键是他们都有三块地:种田的承包地、盖房的宅基地、以及有其一份权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当然如果是山区的农民,或许还有一块林地,大类也是属于承包地的。至于农民的社保,和城里人不是一回事,不但品种不一样,水平还有高低。所以这三条“制度的规定性”,像“红字”一样,锁定了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收入来源和生活空间已经发生何种变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他们注定永远是农民。当然,中国人面对现实,依靠传统的“中庸”思维,居然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叫作“农民工”。亦城亦乡,在城乡间钟摆式的摇动;亦农亦工,既是产业工人的主体,又从根本上归属农民。

农民工在我国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对此是选择尽快地完成过渡,达成农民工的市民化,还是把这种过渡作为终极目标,千秋万代地加以固化。这里面,显然有两种政策取向的选择。现在,应该更多地趋向推动农民的转移转化,推动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或谓进城农民的市民化。

在此“核心”引领下来理解城市化,我们就进入了新型城市化的境界。当然,更为宽泛的把握,我认为起码包括了三个层面的东西。第一个是人的层面、主体的层面,以转移、转化农民为主要任务、目标取向。第二个是物的层面,也就是说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应当是集约的,而不是粗放的;应当是着力提升其功能水平,而不是简单的平面扩张;应当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而不是人和自然的尖锐对立,并造成大量城市病的,诸如此类。第三个是“制”的层面,就是你必须要以制度的变革来解决人和物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人、物、制三个层面融合在一起,如果说都能够正本清源,那肯定就是新型城市化了。(下接之

点击阅读:

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之一)

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之二)

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之三)

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之四)

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之五)

——成稿于2010年5月31日

 
话题:



0

推荐

刘亭

刘亭

541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